A.头颅MRI B.心电图 C.脑脊液检查 D.MMPI E.超声心动图 F.甲状腺功能 G.活动平板试验 H.脑电图
A.避免在床上做不应在床上做的事 B.避免睡前剧烈运动 C.睡前放松训练 D.用接纳及支持的态度给予正确的睡眠卫生教育 E.药物治疗是常用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F.药物治疗适合任何人群,但剂量应适当调整
A.继续坚持服药 B.经急性期治疗痊愈后可不必再坚持服药 C.急性期治疗后进入巩固期,巩固期至少4~6个月 D.不需定期门诊复查 E.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肝功能等 F.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 G.无论病情是否稳定,维持治疗的时间为6~9个月 H.在维持治疗结束后,可以快速减药,不需要担心复发
A.儿童情绪障碍 B.儿童多动综合征 C.对立性违抗性障碍 D.抽动障碍 E.特殊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F.品行障碍
A.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 B.注意预防各种感染 C.苯二氮卓类药物镇静治疗 D.对症支持治疗 E.使用抗癫痫药物 F.使用抗精神病药控制精神症状
A.胰岛素休克治疗 B.电休克治疗 C.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D.肌内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E.暗示治疗 F.SSRI类抗抑郁药物 G.情绪稳定剂碳酸锂
A.舒必利200~500mg/d B.利培酮4~6mg/d C.米氮平15~30mg/d D.阿米替林200~250mg/d E.丙米嗪200~250mg/d F.百忧解10~40mg/d G.餐前肌内注射胰岛素4单位
A.各种躯体疾病可引起失眠 B.患者常常对健康要求过低,不关注健康可引起失眠 C.夜班和白班频繁变动可导致失眠 D.环境嘈杂、空气污浊、居住拥挤或突然改变睡眠环境可导致失眠 E.饥饿、疲劳、性兴奋可有助于睡眠等 F.酒精、咖啡、茶叶、药物依赖
A.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B.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 C.5-HT功能低下 D.头发中锌含量升高 E.血铅水平降低 F.脑电图慢波增多,快波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