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问答题
材料: [align=center] 粉丝与知音[/align] [align=right] 余光中[/align]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作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极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粉丝是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杜甫尽管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 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叔本华的母亲是销畅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需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 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 “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 问题: (1)根据文章内容,比较生活中粉丝与知音的不同。(4分) (2)作者既说孔子“真可谓知音了”,又说他“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对此应当如何理解。(10分)
答案:
(1)粉丝为成名锦上添花,知音为寂寞雪中送炭;粉丝需要现场温度,知音总是默想独行;粉丝是对偶像崇拜,知音是与天才会心。(...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在线练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有人认为,师道尊严,教师是授业者,也是解惑者,所以教师的权威无可比拟,学生应该遵从老师,不容许有半点意见。 也有人认为,教师的思想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存在师道尊严这样的旧传统思想,应该把自己融入到教育的大家庭中,融入到学生中去,给予学生应有的发言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根据上述材料,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作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 000字。
答案:
【参考范文】[align=center] 尊重学生的发言权[/align]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提问...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单项选择题
课文《掌声》写的是残疾小女孩的小英获得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从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人。孙老师在学生朗读体悟后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对学生的说法,孙老师并没有给固定的答案。从自主学习的角度分析,与孙老师的初衷不一致的是( )。
A. 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可以淡化
B. 自主学习中学生被期待形成自己的知识
C. 自主学习要避免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
D.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会分析、综合和评价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