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语文教学课堂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会增加课堂容量,提升效率。下列多媒体使用不当的是()

A. 教学《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出示一些重点字词的词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使知识点被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抓住重点
B. 教学《雷雨》,教师可以通过链接一些经典剧目的影视剧,使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人物的语言语气、神情、肖像等来理解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爱憎等情感的体验
C. 教学《琵琶行》,可以通过下栽一些名家朗诵,使学生能充分地通过形象的语言进入诗歌的意境;还可以通过寻找一些比较匹配的音乐,供学生配乐朗诵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
D. 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可以适当地给学生链接一些名家名讲,比如《百家讲坛》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

下面是《苏武传》一课的教学设计分析片段,请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的情节比较复杂,我先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让大家对文章熟悉起来,这是我们后面分析文章、剖析人物的基础。 然后我要求学生用小标题来概括文章情节。要求:小标题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小标题如下: ①武至匈奴,单于受赠②缑王谋反,张胜知之③谋反未果,欲杀汉使④舍生取义,匈奴急医⑤卫律劝降,苏武不屈⑥北海牧羊,贫贱不移⑦李陵劝降,岿然不动⑧李陵再劝,忠诚如一⑨汉匈和亲,请还苏武⑩艰险尽尝,发白归汉 经过小标题的拟写,学生们进一步熟悉情节,故事的来龙去脉,对人物的言行有了一定的了解,便于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接着我让学生剔除次要情节和次要人物,围绕核心人物苏武,用六个字概括出他最主要的行为。刚开始大家列举了许多:出使,自杀,被救,坚持,牧羊,归汉。再次剔除还剩:自杀,坚持,牧羊。我进一步提高要求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对上面的结果加以修改:坚持不够准,应该是别人劝降他不动摇,可改为”拒降”;牧羊这一行为要表现他的坚守,可以直接用”坚守”。 然后让学生再细读课文,发现他两次自杀,一次未遂,一次成功又被救,我在黑板上写下”两次自杀”,学生很快概括出”三次拒降”,”十九年坚守”。但很快有同学认为字数一致更好,又有如下改法”多年,一生,长期”,但多年和长期太泛,一般化;一生不够准确,最后确定为”半生坚守”。 同学们自己讨论,筛选,修改得出结果,到此时,有关苏武的主要事件就很清晰了:两次自杀,三次拒降,半生坚守。 对以上教学设计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述教学实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 这个教学实践使学生在”积累整合”“合作探究”等方面得到发展
C. 教师要努力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去开启学生心灵的闸门
D. 这一教学过程过于繁琐,打乱了正常的课堂进度,达不到本节课的目标要求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