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读《陈情表》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师:作者“陈情”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 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 生:我觉得不会同意。 生:我觉得会同意。因为“百善孝为先”,如果不能尽孝,又怎么能够去尽忠。 师:看来文章第一段就打动了这位皇帝,后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 师:李密原来是萄汉旧臣,原来在祖母有病的时候就一直做着官,而现在一归顺晋朝就不做官了,这样会招致晋武帝的怀疑的。所以,他在动之以情之后,还要晓之以理。请大家找出文中的理之所在。 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您把孝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而我正是要尽孝。 生:“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师: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假定时日,忠孝之间的矛盾最终可以化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都是可以解决的。此时,皇帝看到了他的道理分析之后,会答应他吗? 生:会。 师: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大家在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样的触动?请大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题目就定为《我读(陈情表)》。 [问题]分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

答案: 这个教学实录中的教师依据新课标中对学习目标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新课标分层推进的原则进行...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读《观刈麦》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师: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大屏幕上的问题。知道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投影展示) 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和馒头来自于什么植物?这些植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收割之后要经历些什么程序才能够成为可口的食物? (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师:请再看—— (投影展示) 你知道什么是刈麦吗?为什么要观刈麦呢? (生讨论) 师:XX,你来,我知道你们家有大奔驰,你知道什么是麦子吗? 生:麦子——麦子,麦子就是大米饭。 (众笑,有学生糾正麦子是馒头) 师:不怪大家。看一则真实的历史故事—— (投影展示)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晋惠帝,外面闹饥荒,有人向他报告灾情,说老百姓俄死很多。他反问道:“食物没有了,那么老百姓为何不吃肉粥呢?”(请生读。众笑) 师(沉痛地):晋惠帝是个智力有问题的弱智皇帝。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农业和民生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胜数啊! (投影展示) 农家 颜仁郁半夜呼儿趁晓耕, 赢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将谓田中谷自生。 (请生读。教室气氛渐趋沉重) 师:孩子们,农民苦,农民一年四季就盼着丰收啊—— [问题]分析教师是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悲伤情调的。

答案: (1)利用多媒体资源,从简单的生活实例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简单问题引起学生反思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为文本解析体会民...
问答题

读《孔雀东南飞》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完成问题。 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用各自的方式演绎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那么他们是如何演绎这个故事的?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怎么样?我想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第一场《遣归》(生介绍)[导演:XX(兼饰焦仲卿);演员:XX(饰刘兰芝),XX(饰焦母);旁白:XX] 第一幕:相恋〔形式:哑剧〕 生旁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初,他们很幸福。兰芝听门外声响,轻轻出门,于池边小路徘徊等待仲卿,久等不来。仲卿从后轻手轻脚上,轻拍兰芝肩;兰芝故装生气,与仲卿闹别扭,不听仲卿的解释,后兰芝轻打了仲卿一下就跑开了,仲卿跟上。 第二幕:婚后〔形式:哑剧〕〔背景音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生旁白:婚后的兰芝贤惠勤劳,每天都忙到深夜,天刚亮,就起来做饭。深夜,兰芝倚烛刺绣,天明,兰芝吹灭蜡烛,出门做饭。〔生配乐表演〕 第三幕:逼归〔形式:话剧〕 焦母:(拄拐上)(吼)兰芝,你死哪去了,还不赶快做饭! 兰芝:(低眉顺眼)婆婆,我这就给你端饭,今天,咱们吃面条。 焦母:(脸孔朝天)面条太滑。 兰芝:(委曲求全)那……咱们吃包子。 焦母:(顿拐)包子太腻。 兰芝:(声音哽咽)那……吃饼。 焦母:(白了兰芝一眼)不行。烙饼太硬。 兰芝:(泪水溢满眼眶,强忍不流)那婆婆,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焦母:(怒斥)算了吧,你个笨婆娘,我们焦家怎么娶了你,连饭都做不好,算了,快走……兰芝黯然退下。 第四幕:请归〔形式:话剧〕 兰芝独坐闺房哭泣,仲卿接信回家,听兰芝诉别。兰芝(停止啜泣,哽咽):我要走了,不是我不想呆,……只是……婆婆对我不满意,我不能等着被赶走,还是让我自己提出来吧。 仲卿(声音洪亮):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吧。兰芝仍啜泣不语。 师:好,第一场表演结束,他们表演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评论一下? 生甲:我认为他们表演得很好,焦母的扮演者把焦母的蛮横、专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乙:我认为刘兰芝的表演也挺好,把一个善良、委曲求全的古代妇女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生丙:我认为焦仲卿的表演似乎不大到位。特别是他声音洪亮地说“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这一句话说得口气很硬,不符合仲卿软弱的性格,如果焦仲卿这么刚强,那么还会有“自挂东南枝”的悲剧发生吗?(下面有掌声) 师:看来同学们不光是看热闹。还真看出了点门道,点评非常到位;接下来,请欣赏xx导演的第二场《誓别》。 [问题]分析在课堂上应怎么样有效组织教学。

答案: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要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增加课本知识的容量和密度。让学生参演课本剧是...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