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原文】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课文介绍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单元介绍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怀士不遇的悲情,有人世沧桑的感慨,有不懈追求的壮志,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人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情况 高三年级,班级50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请结合下述《古文观止》对本课文的评语,说说为什么会有”悲恻动人”的效果。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古代一些常用的文体,读懂课文,强化文言文阅读、解释、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掌握本文中...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 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课文介绍 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第八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懣……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而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规定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级45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2)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3)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古代诗文?举出三五例与同学交流。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答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词的意义;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体会文章精练优...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最后发给大家两段文字,请大家课后阅读,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进行思考,写一篇以”自然、自由”为话题的文章。 阅读材料一:病梅馆记(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椋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阅读材料二:养鸟有道(郑燮)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辗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頮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犟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仁何如也! [问题]请对该教师课后作业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析。

答案: ①给出两段材料,加深文本理解,属于拓展延伸部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及对文本内容的巩固理解。②作业设置从阅读赏析到写作的...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