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最后发给大家两段文字,请大家课后阅读,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进行思考,写一篇以”自然、自由”为话题的文章。 阅读材料一:病梅馆记(龚自珍)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椋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阅读材料二:养鸟有道(郑燮) 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辗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頮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犟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仁何如也! [问题]请对该教师课后作业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析。

答案: ①给出两段材料,加深文本理解,属于拓展延伸部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及对文本内容的巩固理解。②作业设置从阅读赏析到写作的...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读《阿房宫赋》教学实录(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一些问题,剩下的这点时间我们解决其中的几个,其余的课后可以互相讨论解决,把参考解析及研究过程写到作业本上。 师:”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生:是句子怎么翻译,还是这句话在文中的内容如何理解? 师:就是这句话跟前文有什么关系?哪位同学解决一下。请一位同学回答。 生:可能把气候当成地理上的气候,是对上文两句话的概括。 师:大家一起把前后两句话看一下,文中的”冷”“暖”是写自然气候的冷暖还是写人的感受的冷暖?生:我觉得应该是人的感受。 师:用”冷”“暖”表现阿房宫的大也不算错,但是写主观感受要更切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有同学问两个词”王子皇孙”,是男是女?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主要是指女。 师:”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有没有同学把这个意思串一串。我们可以把问题解剖开思考,”一人”指谁? 生:”秦始皇”。 师:”可怜焦土”,大家对”焦土”如何理解? 生:可怜化成了焦土。 生:可怜变成了焦土。 (经过讨论,同学们倾向于第二种) (越读这个文章就越短,到最后剩下了几个句子) 教师投影: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 其制可谓()矣, 宫中之女可谓()矣, 宫中之宝可谓()矣, 其费可谓()矣, 其奢可谓()矣。 其亡亦可谓()矣! 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 将下面的词填入上方的括号中: 雄大众多靡极速悲 [问题]分析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的。

答案: ①在理解句子方面,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参考解析而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难句。教师的语言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问答题

阅读《采薇》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题。 师:同学们觉得《采薇》这首诗中的比兴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1:《采薇》的两处比兴,很有深意。一处是”采薇采薇”重叠复唱了三次,一处是”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薇,是野豌豆苗。”维常之华”是裳棣花。 师:裳棣花有什么寓意吗? 生2:裳棣花就是兄弟之情、兄弟之谊,词典上说”裳棣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裳棣比兄弟,这里有”与子同袍”的战斗决心。 师:《诗经•小雅》里有一首《裳棣》,郭沫若也有一部历史剧名为《裳棣之花》,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生3:用采薇起兴,表现戍卒生活的艰苦;用裳棣起兴,表现将士精诚共御外侮。 生4:老师,在鉴赏《氓》时,您说《氓》的比兴手法色彩鲜明,”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碧绿金黄构成对比,《采薇》的两处比兴,也作了色彩的处理,”采薇采薇”,漫山遍野都是绿色,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都是无尽的绚烂。这样在表达感情上也就有了起伏。 师:用已知推导未知是智慧,这个发现好!这个小组的同学谁接着发言? 生5:两处比兴之间构成对比映衬,一实一虚,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一草一花,一低一高,参差多态才是美。 生6:”采薇采薇”三次比兴,还有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由”薇亦作止”,薇菜刚刚长出嫩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再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这是一个复杂的比兴,而”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就是一个简单的比兴。 师:两处比兴一繁一简。我想问一下,在采薇的比兴里为什么要暗示时光的流逝? 生7:时光的流逝是为了表现抒情主人公思想情感的加深。 师:简单的抒情可能感染力不强,将人物的情感刻画得复杂微妙、痛苦焦灼,就会有一种更深的、冲击人心的力量。我们接着讨论比兴。 生8:用”薇”的成长过程表现时光的流逝十分巧妙,非常像电影镜头,体现了四季轮回。如果我是导演,我要在镜头的叠加中表现主人公少年的无邪、青年的血气方刚和壮年的沧桑,就不再表现他的暮年了,这太残忍了。老师不是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吗? 师:你很有想象力,杜甫在《兵车行》里说”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个士兵整个一生都在征战,太悲苦了,你对《采薇》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很好。 [问题]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比兴”手法的特点。

答案: (1)善于引导。在讲授《采薇》中的“比兴”手法时,并没有直接给学生指明文中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也没有直接阐述“比兴”...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