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 某教师是钢琴专业毕业的,她在教授《钢琴音乐的奇葩》一课时,为学生示范演奏了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学生们被她高超的技术表演所震撼,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在学习作品背景和相关知识时格外用心。然后,教师播放了钢琴家马克西姆演奏的《c小调练习曲》,古典音乐在流行元素的衬托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教师还为学生介绍了马克西姆,他的作品多将古典钢琴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并受到广泛的好评。最后在马克西姆的《野蜂飞舞》音乐声中结束了本节课。之后,很多学生的MP3里多了几首马克西姆的钢琴曲。 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结合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阐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 这是一个正面的案例。首先,这位老师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亲身表演,娴熟、高超的钢琴技术给学生带来视听方面的享受和震撼,激...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对下列音乐鉴赏课例进行点评并分析。 要求: (1)对教学设计进行客观评价。 (2)教学设计亮点进行点评。 [课程名称]复调音乐的大师一一巴赫 [教学目标]略 [教学难点]体验感受巴洛克音乐的风格特征,掌握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穿越”话题,导入音乐的穿越之旅 (二)新课教授: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结构特征 1.聆听《铁血丹心》,引导学生讨论其旋律特征;聆听《欢乐颂》,指挥学生集体合唱《欢乐颂》旋律,对比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不同特征。 2.聆听《马太受难乐》的第一分曲和第72分曲,分辨哪首是主调音乐,哪首是复调音乐。 3.聆听《马太受难乐》的第一分曲和萨顶顶演唱的《万物生》,引导学生对比,讨论: ①这两段音乐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 ②适合在什么样的场合演唱? (三)深入探讨巴赫《马太受难乐》 1.简单介绍《马太受难乐》的创作背景、内容及结构。 2.从两首乐曲的节拍、力度、演奏形式、感情基调等分析它们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3.熟悉音乐主題,跟唱第一分曲和第72分曲主题。 4.播放《马太受难乐》第78分曲。 学生活动:聆听、对比、讨论是否延续了第72分曲的感情基调,它表达了怎样的场景? 5.思考总结:领略了《马太受难乐》的魅力,你觉得这部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 (四)拓展与探究:讨论、思考对巴赫和巴洛克音乐的认识 (五)总结:略

答案: 课例点评题1.(1)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过程基本合理。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里,此课例基本符合讲课过程所要进行的四个基本步...
问答题

对以下教学设计进行客观评价。 旋律的改编 一、教学理念 高中音乐课创作模块的教学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其目的是通过音乐创作的学习,培养学生表达音乐情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旋律、改编旋律的能力。前一节课学生已经了解了旋律的构成要素,本节课主要想通过“比较”这种有效学习的方式,对比中国歌曲《吉祥三宝》与法国电影歌曲《蝴蝶》,找出旋律改编的依据,并且通过改编节奏等几种方法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旋律创作或改编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实际创作技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中国歌曲《吉祥三宝》与法国电影歌曲《蝴蝶》,找出旋律改编的依据,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2.了解旋律、节拍、节奏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改编节奏的几种方法,了解“由于节奏的不同,同一旋律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情绪也随之不同”的创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 找出旋律改编的依据。 四、教学难点改编节奏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课前5分钟自由音乐空间”活动,由学生以小组形式介绍或表演他们所准备的有关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并进行师生评价。 2.导入,从报纸上的新闻“中国歌曲《吉祥三宝》涉嫌抄袭法国电影《蝴蝶》主题曲”谈起。 3.对比欣赏中国歌曲《吉祥三宝》及法国电影歌曲《蝴蝶》,讨论两者在旋律、节奏、结构、歌词、风格、意境等方面的异同,了解什么是抄袭,什么是改编? 4.阅读高中音乐课本《创作》,学习改编节奏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改变节拍,一种是改变节奏。 板书:旋律、节拍、节奏的关系。 5.举例说明:音乐课本上《小草》的主题乐句如果改为不同的节拍、节奏,将会使旋律的情绪和风格发生改变。这是一种改编的创作手法。 6.唱一下《吉祥三宝》的主题乐句,请同学在练习卷上写下自己改编节奏后的旋律,修改并演唱、评价。 7.小结。

答案: 《旋律的改编》教学设计,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合理、清晰,整节课以音乐要素为主线,引导着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来感受理...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