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谈历史不能不谈分期,分期的作用,是使历史发展的线索更加分明,是使历史上每一个大关键更加突出,因而使读历史的人们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历史的面貌。汉语史是属于历史范畴的东西,因此,在历史科学中占着重要位置的分期问题,对于汉语史来说,也毫不例外的重要。
(2)王力先生不同意以文体的转变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他认为:“必须从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去定出语言的历史分期。”当语言的发展是质变而不是量变的时候,就应该认为变换了历史时期。语言的发展是渐进的,那么由旧质到新质的过渡阶段应该是很长的,可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看,应该以语法作为主要根据,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特点的本质,而语法结构比基本词汇变化的更慢。语音和语法密切相关,都是整个系统,所以语音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分期的标准。一般词汇的发展也可以作为分期的一个标准,但它不是主要的标准。
(3)文体的转变不等于全民语言的转变,没有表现语言从旧质到新质的过渡,当语言没有发生很大变化时,文体可能先变,例如宋代的平话;当语言发生很大变化时,文体可能不变,如六朝的骈文。文体的转变和上层建筑有关。
(4)王力先生将汉语史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①上古期: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即商周秦汉时期)。(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②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即六朝、唐、宋时期)。(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③近代期: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即元明清时期)。(自1840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④现代期: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
(5)各个时期的特点:
上古期的特点:
①判断句一般不同系词②疑问句的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
③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为去声)
中古期的特点:
①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
②处置式的产生。
③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
④形尾“了”、“着”的产生⑤去声字的产生等等。
近代汉语的特点:
①全浊声音在北方话里消失。
②-m尾韵在北方话的消失。
③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现代汉语的特点:
①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②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等等。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亲属语言的研究对于汉语史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参考答案:汉语亲属语言的研究,和汉语史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将来东方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有了伟大的成就的时候,汉语史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迎...

问答题

汉语在汉藏语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汉语和汉藏语系其他诸语言在语音、语法两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主要的差别?

参考答案:(一)汉语在汉藏语系中的地位:(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台语群,汉语和同系其他语言的关系,不像别的语系各语言关系那么密切。...

问答题

什么叫做“历史比较法”?在汉语史的研究中怎样应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始于19世纪初,最初叫比较语法,语言的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用来寻找语言的发展规律。所谓比较,指的是把有亲属关系...

问答题

研究汉语史在方法上应当注意哪些方面?遵守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1)三个注意:①认真审查研究的对象:辨别史料的时代,了解古人的伪书辨伪工作,不以书中所叙时代为标准,以著书时代为标准。...

问答题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我国学者对语言文字进行研究,是从汉代开始的。之后历经六朝、唐、宋、元、明,到清代达到极盛(黄金时代),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问答题

汉语史的性质及其实践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性质:汉语史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2)汉语史的研究对象:①在这一门科学中,我们研究现代汉语史怎样形成的...

问答题

上古汉语其它数的表示方法

参考答案:甲骨文卜辞中没有出现分数,这是周秦后产生的,主要有9种: 第一,分母+分子。分母多半为“十”,上古有时为了在书面语言上...

问答题

现代汉语“两”和“二”的区别

参考答案:1.单位词前面不能用“二”(不说“二个人”,可以说“两个人&...

问答题

行为量词(动量词)用法(遍、番、场等)

参考答案:产生的时间:动量词,先秦还没有产生,当时表示动量语法意义的方法主要是以数词直接和动词发生联系,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

问答题

单位词(量词)的使用变化和发展

参考答案:一.使用范围扩大的量詞:个(箇)、只(隻)、條、张。二.使用范围缩小的量詞:枚三.范围转移:盏四.新兴的量词有&ldqu...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