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肝气郁结是肝失疏泄,导致气郁、气滞等气机失调病变。多由于精神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调节之能;或因湿热外邪所侵,阻滞气机,疏泄不利;或因肝阴肝血不足,失其濡养,疏泄失调等原因所引起。肝气郁结的临床表现,主要反映于精神情志的异常、气机失调以及消化功能障碍等方面。精神情志方面,主要表现为情志抑郁,易怒,或性情急躁,对外界精神刺激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易引起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此由肝郁气滞,疏泄条达失职所致。易怒,或急躁,则是肝失柔润之性。肝阳肝气易于暴张,一遇刺激,则肝气亢逆而露其刚强升动之性。肝气抑郁则气机失调,表现为胸闷,善太息,或胸胁胀满,乳房、少腹胀痛。这是由于气机郁滞,疏泄失畅,或影响气血,气血不通则痛。胸胁、乳房、少腹等部位,均为肝经脉循行之处,《灵枢·经脉》篇说:“足厥阴肝经...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如肝经脉气机不畅,故发胁肋、乳房、少腹胀痛。在消化功能方面,肝气郁结,常可横逆侵犯脾胃,而使升降失常,表现为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等症。肝失疏泄又直接影响胆,使胆汁分泌排泄失常,表现为呕吐苦水或黄汁。或发黄疸,这是由于胆汁疏泄失常,逆流入血所致(可参考肝胆湿热证候)。此外,还可见到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症,这主要是因为肝气郁结,影响冲任,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所致。若肝气挟痰而上逆,搏结于咽喉,可导致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即梅核气),或见颈项瘿瘤。此多由肝郁气滞,痰气交阻,积聚于颈项所致(即甲状腺肿)。关于腹部癥瘕,则认为系肝郁既久,气聚血结而成。一般以按之有形证可验,坚硬不移,痛有定处则为癥;聚散无常,推之游移不定,痛无定处则为瘕。肝气郁结与痰火扰心、痰迷心肝气郁结与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等证的形成,虽然都有气郁因素,都可由七情所伤如抑郁或暴怒等所引发,但有病情转化及挟痰之别。单纯的肝气郁结,只是气机失畅和情志抑郁不解,并无神志错乱,或神志昏蒙等反映。若抑郁日久,或暴怒伤肝,阻塞气机,聚湿生痰,肝气挟痰,结滞于内,逆行于上,闭阻心窍,则可引发痰迷心窍之证。若肝气郁结过久,气郁化火,煎灼津液成痰,肝火挟痰上扰心窍,则神志为之狂乱,即为痰火扰心之证。目前,现代医学临床之精神分裂症、癔病、抑郁或狂躁型精神病,病史大多有精神刺激因素。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病发展成脑血管意外,很多病例亦反映发病前大都有精神刺激等诱发因素,医的上述观点比较接近。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心气虚和心阳虚证如何鉴别?

参考答案:关于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的临床鉴别,主要应从共同脉证和不同的临床表现上去分析。心气虚证和心阳虚证的共同脉证为心悸气短,活动...

问答题

心气虚与心阳虚两证在病理上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心气与心阳,都属于心脏机能范畴,心阳更有热能的含义。心气主要能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唐容川所谓“运血者,经》...

问答题

失眠、嗜睡的病理机制及病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灵枢·口问》篇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矣。”所以失眠或嗜...

问答题

水肿病的病机是什么?

参考答案:经文说:“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指明了水肿病形成的机理。“其有不从毫...

问答题

如何理解“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参考答案:这句话应有两种理解,一是经文的原意,一是现代临床上的概念。首先从该篇经文对这句话的解释上看,这里的“内”、“外”,与现在...

问答题

“七情”与内脏和气机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七情与内脏的关系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

问答题

什么是“五志”和“七情”?

参考答案: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正常的对精神刺激的情绪反应就简称“七情”。七情变化与脏腑功能活...

问答题

“喜则气缓”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气缓”,诸注有三:一作病理之气涣散不收。如张琦(《素问释义》)注曰:“九气皆以病言,缓当为涣散不收之意。”二是作生理的...

问答题

外感六淫和内生五邪各有哪些常见病证?

参考答案:常见的风证,外风证有:伤风、风寒、风热、风湿、风燥、风痹、风水、风疹等等;内风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等。常见...

问答题

过劳所伤的病机是什么?

参考答案:“劳则气耗”之“劳”,当包括体劳、房劳;过于劳累,可耗伤肺肾之气。肺气虚,肌表不固,则汗出过多,气随津泄;肾为气之根,肾...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