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美国参加二战之前,由英国和美国推动的世界秩序重建就开始了。1941年,两边签署了《大西洋宪章》。1942年的《租借法》重申了其中一些原则。1944年,金融专家,包括英国的凯恩斯和美国的哈里·迪克西特·怀特在美国会晤。这些事件的细节在理查德·加德纳的《英币一美元外交》和罗伊·哈罗德爵士的《凯恩斯的一生》中均有描述。秩序重建需要实现三个目标:
(1)设定固定汇率,方便欠缺资本流动
(2)提供一种方式,释放和扩大1931-1945年的时期被限制的长期资本的流动
(3)设定降低关税和消除直接贸易壁垒的框架
——修斯·凯恩《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大体上维持了“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的均衡”和“责、权配位”的关系。……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停止兑换黄金迫使世界进入了浮动汇率制度,美元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不断冲击着世界经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固性受到破坏。……欧洲各国货币“蛇形浮动”联合抵制美元失败以后,创建了欧元,一方面减小了美元冲击对欧洲的损害,另一方面也打破了美元独大的局面,开启了“美元一欧元双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成思危、刘骏民《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逻辑》,《光明日报》2015-8-12结合史实说明,战后初期的国际货币体系大体上维持了“经济利益与经济实力的均衡”和“责、权配位”的关系,归纳指出材料二中国际货币体系两次较大转变的原因。
答案:
说明:
二战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转变,英、法、德、意、日等国经济实力大大减弱,美国实力膨胀,在布雷顿丛林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