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第一部分暴发侦测
1998年1月13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医院的传染科大夫打电话给阿根廷卫生部流行病学理事会,报告2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人。2名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于1月5日、6日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医生已采集了病人的血、粪便标本,并进行了检测,但没有检测到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中毒是一种因摄取了受污染食物中的毒素所引起的严重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处理,高达60%的病例可能死亡。在美国,采用支持疗法和及时的抗毒素治疗可使病死率减少到10%以下。肉毒中毒暴发与食用不恰当储存的蔬菜、水果、肉(包括发酵鱼制品)、香肠、熏肉和海产品等有关。
又发现7例与肉毒中毒症状一致的神经症状病人。5例病人就医,4例住院。发现最初的2例病人的诊断工作组及时对这些病人进行了诊断,包括1例重症肌无力、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脑卒中、1例糖尿病并发症。所有病人都是来自于最初病例的同一公司、在同一线路行驶的司机,且均在运行线路终点站的司机们中间休息的一家餐馆用过餐。大约有58名司机在这条线路上行驶,27人为早班,16人为下午班,15人为晚班。
第二部分描述流行病学,形成假设
国家实验室主任和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被邀请参加调查。中毒病例的主治医生按要求提供了病人人口学信息和临床信息(表1)
 


第三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检验假设
为了确定暴发的来源,调查者在此公交线路的早班司机中做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1月15日-19日的资料。调查者给肉毒中毒病例下了定义:确诊病例为在1月5日至15日间出现症状,血清或粪便标本检测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的早班司机。疑似病例的定义为在此期间出现急性脑神经功能紊乱(例如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早班司机。对照组为同一线路的没有肉毒中毒急性神经症状的所有早班司机。
咨询了此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公司管理者后,调查者设计、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问卷。调查人员调查了此条公交线路的每一个早班司机,并完成了问卷。
第四部分分析流行病学
通过分析研究收集了下列信息,并由来自阿根廷卫生部的流行病学专家整理成表
 


第五部分环境和食物调查
牛肉卷是阿根廷的一种传统肉卷,由肉、蔬菜、香料和鸡蛋制成。追溯牛肉卷来源,卫生部发现它来源于距离此公交线路终点站不远的一个小规模的制作者。终点站餐厅老板1月3日在当地的市场购买了牛肉卷,卫生部开始对牛肉卷进行危险性评估(这个过程通常参照“关键控制点风险分析评估-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HACCP)RiskAssessment”),以确定导致肉毒中毒发生的危险。
一个完整的危险性评估不是匆忙的视察操作过程和卫生条件,而是涉及到食品生产从许可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但重点关注可疑食品或肉类,以及从原料到销售或供应给顾客的过程。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可疑食品污染和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环节,并能采取措施控制的关键点。表3所示为与食源性疾病相关的能使危险性增加的各种因素。
 


肉毒杆菌是肉毒中毒的病原体,为产芽孢的厌氧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灰尘中。毒素是由于不合理罐装的低酸或碱性食物,或者用巴氏消毒、灯光照射消毒的食物,在保存温度不合适,尤其是保存在密封容器中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煮沸破坏,孢子灭活需要更高温度。当地卫生部门的食品监督员于1月20日进行了危险评估。终点站的餐馆没有许可证,牛肉卷等易腐烂食品保存在两个大冰箱里。尽管冰箱的温度设定的很低,但实测为9℃和10℃(分别为48℉和50℉)。店主称最近销售了大约4公斤的牛肉卷。牛肉卷被切为15片,放在三明治里。三明治里加入了辣肠,没有加入其他的调味品或原料。没有可供检测的剩余牛肉卷。涉嫌牛肉卷购自当地的市场。市场里的牛肉卷储存在冰箱中,但没有温度记录或销售发票。一些顾客反映因为停电,最近在降价销售牛肉卷。市场里的牛肉卷的是从一家小规模的制作牛肉卷和加工火腿的生产商处购进的。制作牛肉卷时,生产商在不绣钢的台面上放置一层1-3厘米厚生牛肉,其配料包括生胡萝卜片、煮鸡蛋、盐、红辣椒片、干牛至、淀粉(马铃暑面粉)等。在烹煮时,肉、蔬菜和鸡蛋卷成10X30厘米的圆筒,放在矩形的不锈钢的盘子里,使原料保持在其中。每个钢盘中放10-15个牛肉卷,浸在70-80℃的热水中煮4小时。煮牛肉卷时,水不会沸腾。煮完后倒掉水,检查温度,确保牛肉卷内部温度大约为68℃。生产者把热的牛肉卷逐个用塑料包裹,抽出空气,用加热法密封塑料口。塑料包裹的牛肉卷冷却后放进冰箱,在销售到超市或直接卖给消费者之前,最长会储存2个星期。
生产者说每2星期制作一批牛肉卷,每批15-20炉。暴发前的最后一批制作于12月初。那一批的牛肉卷已没有剩余。
 


第六部分控制
当地食品安全官员检查后,关闭了此牛肉卷生产商。该生产商不能提供销售发票或销售去向,称大多数的顾客分布于布宜诺撕艾利斯的西部。由于该生产商的牛肉卷没有任何标签或生产日期,所以根本无法招回剩余的牛肉卷。根据阿根廷卫生部提供的资料,肉毒中毒在阿根廷并不罕见。1979-1997年间,阿根廷报告了277例肉毒中毒病例,大多数未查到暴露源。1997年,阿根廷报告了23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例(13例死亡,病死率57%),在美国报告了约同样数量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但美国的人口数是阿根廷的10倍。
 


图31997年12月-1998年1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肉毒中毒病人(N=9)出
现症状的时间
结语
牛肉卷为阿根廷的一种传统食品,但通常是食用新鲜的,很少浸泡或较长时间的保存。商业化生产牛肉卷的实行许可制,使用亚硝酸盐、成酸剂,或其他防腐剂来阻止细菌生长。本次暴发所疑的牛肉卷没有上述处理措施。烹煮不充分,加热皱缩的真空包装,不适当的冷藏等为孢子出芽、毒素产生提供了条件。导致此次暴发的牛肉卷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78-80℃或158-176F)烹煮了大约240分钟。此时间太短,不足以杀死所有的肉毒杆菌孢子。通常采用的烹煮方法很难破坏这些孢子。实际上,非致死性加热处理,防腐剂或酸剂的缺乏,甚至可以促进肉毒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生成。
为保证罐装食品或较长时间保存食品的安全,美国农业部推荐所有低酸食品(pH>4.6的食品,包括肉、海鲜、家禽、牛奶、新鲜蔬菜等)应在116-121℃、0.66-0.97atm(10-15lb/in2)罐装压力下灭菌。在这个范围的温度下,破坏低酸罐装食品内的细菌所需的时间为20-100分钟,具体时间依罐装食品的种类、包装方法、烹煮食品数量而定。

参考答案:

存在许多可能的干预:
1.对个案病例进行快速彻底的调查,了解更多的暴露源,减少暴露人群的数量
2.提高诊断能力(如增长提供者知识,提高实验室资源),加快诊断速度,启动进一步调查
3.部署更多的资源,加强食品机构的培训、许可、监测,特别是对高危食品
4.咨询食品方面的专家(科学家),确定制作牛肉卷的安全方法
5.对阿根廷所有的食品加工者培训肉毒中毒的高危食品和预防方法
6.对一般公众宣传肉毒中毒的高危食品和预防方法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第一部分暴发侦测
1998年1月13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医院的传染科大夫打电话给阿根廷卫生部流行病学理事会,报告2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人。2名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于1月5日、6日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医生已采集了病人的血、粪便标本,并进行了检测,但没有检测到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中毒是一种因摄取了受污染食物中的毒素所引起的严重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处理,高达60%的病例可能死亡。在美国,采用支持疗法和及时的抗毒素治疗可使病死率减少到10%以下。肉毒中毒暴发与食用不恰当储存的蔬菜、水果、肉(包括发酵鱼制品)、香肠、熏肉和海产品等有关。
又发现7例与肉毒中毒症状一致的神经症状病人。5例病人就医,4例住院。发现最初的2例病人的诊断工作组及时对这些病人进行了诊断,包括1例重症肌无力、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脑卒中、1例糖尿病并发症。所有病人都是来自于最初病例的同一公司、在同一线路行驶的司机,且均在运行线路终点站的司机们中间休息的一家餐馆用过餐。大约有58名司机在这条线路上行驶,27人为早班,16人为下午班,15人为晚班。
第二部分描述流行病学,形成假设
国家实验室主任和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被邀请参加调查。中毒病例的主治医生按要求提供了病人人口学信息和临床信息(表1)
 


第三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检验假设
为了确定暴发的来源,调查者在此公交线路的早班司机中做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1月15日-19日的资料。调查者给肉毒中毒病例下了定义:确诊病例为在1月5日至15日间出现症状,血清或粪便标本检测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的早班司机。疑似病例的定义为在此期间出现急性脑神经功能紊乱(例如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早班司机。对照组为同一线路的没有肉毒中毒急性神经症状的所有早班司机。
咨询了此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公司管理者后,调查者设计、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问卷。调查人员调查了此条公交线路的每一个早班司机,并完成了问卷。
第四部分分析流行病学
通过分析研究收集了下列信息,并由来自阿根廷卫生部的流行病学专家整理成表
 


第五部分环境和食物调查
牛肉卷是阿根廷的一种传统肉卷,由肉、蔬菜、香料和鸡蛋制成。追溯牛肉卷来源,卫生部发现它来源于距离此公交线路终点站不远的一个小规模的制作者。终点站餐厅老板1月3日在当地的市场购买了牛肉卷,卫生部开始对牛肉卷进行危险性评估(这个过程通常参照“关键控制点风险分析评估-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HACCP)RiskAssessment”),以确定导致肉毒中毒发生的危险。
一个完整的危险性评估不是匆忙的视察操作过程和卫生条件,而是涉及到食品生产从许可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但重点关注可疑食品或肉类,以及从原料到销售或供应给顾客的过程。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可疑食品污染和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环节,并能采取措施控制的关键点。表3所示为与食源性疾病相关的能使危险性增加的各种因素。
 


肉毒杆菌是肉毒中毒的病原体,为产芽孢的厌氧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灰尘中。毒素是由于不合理罐装的低酸或碱性食物,或者用巴氏消毒、灯光照射消毒的食物,在保存温度不合适,尤其是保存在密封容器中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煮沸破坏,孢子灭活需要更高温度。当地卫生部门的食品监督员于1月20日进行了危险评估。终点站的餐馆没有许可证,牛肉卷等易腐烂食品保存在两个大冰箱里。尽管冰箱的温度设定的很低,但实测为9℃和10℃(分别为48℉和50℉)。店主称最近销售了大约4公斤的牛肉卷。牛肉卷被切为15片,放在三明治里。三明治里加入了辣肠,没有加入其他的调味品或原料。没有可供检测的剩余牛肉卷。涉嫌牛肉卷购自当地的市场。市场里的牛肉卷储存在冰箱中,但没有温度记录或销售发票。一些顾客反映因为停电,最近在降价销售牛肉卷。市场里的牛肉卷的是从一家小规模的制作牛肉卷和加工火腿的生产商处购进的。制作牛肉卷时,生产商在不绣钢的台面上放置一层1-3厘米厚生牛肉,其配料包括生胡萝卜片、煮鸡蛋、盐、红辣椒片、干牛至、淀粉(马铃暑面粉)等。在烹煮时,肉、蔬菜和鸡蛋卷成10X30厘米的圆筒,放在矩形的不锈钢的盘子里,使原料保持在其中。每个钢盘中放10-15个牛肉卷,浸在70-80℃的热水中煮4小时。煮牛肉卷时,水不会沸腾。煮完后倒掉水,检查温度,确保牛肉卷内部温度大约为68℃。生产者把热的牛肉卷逐个用塑料包裹,抽出空气,用加热法密封塑料口。塑料包裹的牛肉卷冷却后放进冰箱,在销售到超市或直接卖给消费者之前,最长会储存2个星期。
生产者说每2星期制作一批牛肉卷,每批15-20炉。暴发前的最后一批制作于12月初。那一批的牛肉卷已没有剩余。
 


第六部分控制
当地食品安全官员检查后,关闭了此牛肉卷生产商。该生产商不能提供销售发票或销售去向,称大多数的顾客分布于布宜诺撕艾利斯的西部。由于该生产商的牛肉卷没有任何标签或生产日期,所以根本无法招回剩余的牛肉卷。根据阿根廷卫生部提供的资料,肉毒中毒在阿根廷并不罕见。1979-1997年间,阿根廷报告了277例肉毒中毒病例,大多数未查到暴露源。1997年,阿根廷报告了23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例(13例死亡,病死率57%),在美国报告了约同样数量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但美国的人口数是阿根廷的10倍。
 


图31997年12月-1998年1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肉毒中毒病人(N=9)出
现症状的时间
结语
牛肉卷为阿根廷的一种传统食品,但通常是食用新鲜的,很少浸泡或较长时间的保存。商业化生产牛肉卷的实行许可制,使用亚硝酸盐、成酸剂,或其他防腐剂来阻止细菌生长。本次暴发所疑的牛肉卷没有上述处理措施。烹煮不充分,加热皱缩的真空包装,不适当的冷藏等为孢子出芽、毒素产生提供了条件。导致此次暴发的牛肉卷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78-80℃或158-176F)烹煮了大约240分钟。此时间太短,不足以杀死所有的肉毒杆菌孢子。通常采用的烹煮方法很难破坏这些孢子。实际上,非致死性加热处理,防腐剂或酸剂的缺乏,甚至可以促进肉毒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生成。
为保证罐装食品或较长时间保存食品的安全,美国农业部推荐所有低酸食品(pH>4.6的食品,包括肉、海鲜、家禽、牛奶、新鲜蔬菜等)应在116-121℃、0.66-0.97atm(10-15lb/in2)罐装压力下灭菌。在这个范围的温度下,破坏低酸罐装食品内的细菌所需的时间为20-100分钟,具体时间依罐装食品的种类、包装方法、烹煮食品数量而定。

此时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尽管已不可能检测牛肉卷中的肉毒杆菌毒素,根据流行病学的结果和环境调查的支持,应采取下列措施:1、招回、销毁这个生产者制作...

问答题

第一部分暴发侦测
1998年1月13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医院的传染科大夫打电话给阿根廷卫生部流行病学理事会,报告2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人。2名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于1月5日、6日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医生已采集了病人的血、粪便标本,并进行了检测,但没有检测到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中毒是一种因摄取了受污染食物中的毒素所引起的严重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处理,高达60%的病例可能死亡。在美国,采用支持疗法和及时的抗毒素治疗可使病死率减少到10%以下。肉毒中毒暴发与食用不恰当储存的蔬菜、水果、肉(包括发酵鱼制品)、香肠、熏肉和海产品等有关。
又发现7例与肉毒中毒症状一致的神经症状病人。5例病人就医,4例住院。发现最初的2例病人的诊断工作组及时对这些病人进行了诊断,包括1例重症肌无力、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脑卒中、1例糖尿病并发症。所有病人都是来自于最初病例的同一公司、在同一线路行驶的司机,且均在运行线路终点站的司机们中间休息的一家餐馆用过餐。大约有58名司机在这条线路上行驶,27人为早班,16人为下午班,15人为晚班。
第二部分描述流行病学,形成假设
国家实验室主任和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被邀请参加调查。中毒病例的主治医生按要求提供了病人人口学信息和临床信息(表1)
 


第三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检验假设
为了确定暴发的来源,调查者在此公交线路的早班司机中做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1月15日-19日的资料。调查者给肉毒中毒病例下了定义:确诊病例为在1月5日至15日间出现症状,血清或粪便标本检测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的早班司机。疑似病例的定义为在此期间出现急性脑神经功能紊乱(例如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早班司机。对照组为同一线路的没有肉毒中毒急性神经症状的所有早班司机。
咨询了此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公司管理者后,调查者设计、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问卷。调查人员调查了此条公交线路的每一个早班司机,并完成了问卷。
第四部分分析流行病学
通过分析研究收集了下列信息,并由来自阿根廷卫生部的流行病学专家整理成表
 


第五部分环境和食物调查
牛肉卷是阿根廷的一种传统肉卷,由肉、蔬菜、香料和鸡蛋制成。追溯牛肉卷来源,卫生部发现它来源于距离此公交线路终点站不远的一个小规模的制作者。终点站餐厅老板1月3日在当地的市场购买了牛肉卷,卫生部开始对牛肉卷进行危险性评估(这个过程通常参照“关键控制点风险分析评估-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HACCP)RiskAssessment”),以确定导致肉毒中毒发生的危险。
一个完整的危险性评估不是匆忙的视察操作过程和卫生条件,而是涉及到食品生产从许可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但重点关注可疑食品或肉类,以及从原料到销售或供应给顾客的过程。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可疑食品污染和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环节,并能采取措施控制的关键点。表3所示为与食源性疾病相关的能使危险性增加的各种因素。
 


肉毒杆菌是肉毒中毒的病原体,为产芽孢的厌氧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灰尘中。毒素是由于不合理罐装的低酸或碱性食物,或者用巴氏消毒、灯光照射消毒的食物,在保存温度不合适,尤其是保存在密封容器中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煮沸破坏,孢子灭活需要更高温度。当地卫生部门的食品监督员于1月20日进行了危险评估。终点站的餐馆没有许可证,牛肉卷等易腐烂食品保存在两个大冰箱里。尽管冰箱的温度设定的很低,但实测为9℃和10℃(分别为48℉和50℉)。店主称最近销售了大约4公斤的牛肉卷。牛肉卷被切为15片,放在三明治里。三明治里加入了辣肠,没有加入其他的调味品或原料。没有可供检测的剩余牛肉卷。涉嫌牛肉卷购自当地的市场。市场里的牛肉卷储存在冰箱中,但没有温度记录或销售发票。一些顾客反映因为停电,最近在降价销售牛肉卷。市场里的牛肉卷的是从一家小规模的制作牛肉卷和加工火腿的生产商处购进的。制作牛肉卷时,生产商在不绣钢的台面上放置一层1-3厘米厚生牛肉,其配料包括生胡萝卜片、煮鸡蛋、盐、红辣椒片、干牛至、淀粉(马铃暑面粉)等。在烹煮时,肉、蔬菜和鸡蛋卷成10X30厘米的圆筒,放在矩形的不锈钢的盘子里,使原料保持在其中。每个钢盘中放10-15个牛肉卷,浸在70-80℃的热水中煮4小时。煮牛肉卷时,水不会沸腾。煮完后倒掉水,检查温度,确保牛肉卷内部温度大约为68℃。生产者把热的牛肉卷逐个用塑料包裹,抽出空气,用加热法密封塑料口。塑料包裹的牛肉卷冷却后放进冰箱,在销售到超市或直接卖给消费者之前,最长会储存2个星期。
生产者说每2星期制作一批牛肉卷,每批15-20炉。暴发前的最后一批制作于12月初。那一批的牛肉卷已没有剩余。
 


第六部分控制
当地食品安全官员检查后,关闭了此牛肉卷生产商。该生产商不能提供销售发票或销售去向,称大多数的顾客分布于布宜诺撕艾利斯的西部。由于该生产商的牛肉卷没有任何标签或生产日期,所以根本无法招回剩余的牛肉卷。根据阿根廷卫生部提供的资料,肉毒中毒在阿根廷并不罕见。1979-1997年间,阿根廷报告了277例肉毒中毒病例,大多数未查到暴露源。1997年,阿根廷报告了23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例(13例死亡,病死率57%),在美国报告了约同样数量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但美国的人口数是阿根廷的10倍。
 


图31997年12月-1998年1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肉毒中毒病人(N=9)出
现症状的时间
结语
牛肉卷为阿根廷的一种传统食品,但通常是食用新鲜的,很少浸泡或较长时间的保存。商业化生产牛肉卷的实行许可制,使用亚硝酸盐、成酸剂,或其他防腐剂来阻止细菌生长。本次暴发所疑的牛肉卷没有上述处理措施。烹煮不充分,加热皱缩的真空包装,不适当的冷藏等为孢子出芽、毒素产生提供了条件。导致此次暴发的牛肉卷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78-80℃或158-176F)烹煮了大约240分钟。此时间太短,不足以杀死所有的肉毒杆菌孢子。通常采用的烹煮方法很难破坏这些孢子。实际上,非致死性加热处理,防腐剂或酸剂的缺乏,甚至可以促进肉毒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生成。
为保证罐装食品或较长时间保存食品的安全,美国农业部推荐所有低酸食品(pH>4.6的食品,包括肉、海鲜、家禽、牛奶、新鲜蔬菜等)应在116-121℃、0.66-0.97atm(10-15lb/in2)罐装压力下灭菌。在这个范围的温度下,破坏低酸罐装食品内的细菌所需的时间为20-100分钟,具体时间依罐装食品的种类、包装方法、烹煮食品数量而定。

确定牛肉卷加工过程中哪一步最可能形成肉毒中毒?

参考答案:应考虑在牛肉卷制作过程所存在的许多问题中哪一个是肉毒杆菌芽孢/毒素存在的关键。根据给出的肉毒杆菌微生物学特征,下列因素是...

问答题

第一部分暴发侦测
1998年1月13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医院的传染科大夫打电话给阿根廷卫生部流行病学理事会,报告2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人。2名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于1月5日、6日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医生已采集了病人的血、粪便标本,并进行了检测,但没有检测到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中毒是一种因摄取了受污染食物中的毒素所引起的严重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处理,高达60%的病例可能死亡。在美国,采用支持疗法和及时的抗毒素治疗可使病死率减少到10%以下。肉毒中毒暴发与食用不恰当储存的蔬菜、水果、肉(包括发酵鱼制品)、香肠、熏肉和海产品等有关。
又发现7例与肉毒中毒症状一致的神经症状病人。5例病人就医,4例住院。发现最初的2例病人的诊断工作组及时对这些病人进行了诊断,包括1例重症肌无力、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脑卒中、1例糖尿病并发症。所有病人都是来自于最初病例的同一公司、在同一线路行驶的司机,且均在运行线路终点站的司机们中间休息的一家餐馆用过餐。大约有58名司机在这条线路上行驶,27人为早班,16人为下午班,15人为晚班。
第二部分描述流行病学,形成假设
国家实验室主任和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被邀请参加调查。中毒病例的主治医生按要求提供了病人人口学信息和临床信息(表1)
 


第三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检验假设
为了确定暴发的来源,调查者在此公交线路的早班司机中做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1月15日-19日的资料。调查者给肉毒中毒病例下了定义:确诊病例为在1月5日至15日间出现症状,血清或粪便标本检测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的早班司机。疑似病例的定义为在此期间出现急性脑神经功能紊乱(例如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早班司机。对照组为同一线路的没有肉毒中毒急性神经症状的所有早班司机。
咨询了此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公司管理者后,调查者设计、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问卷。调查人员调查了此条公交线路的每一个早班司机,并完成了问卷。
第四部分分析流行病学
通过分析研究收集了下列信息,并由来自阿根廷卫生部的流行病学专家整理成表
 


第五部分环境和食物调查
牛肉卷是阿根廷的一种传统肉卷,由肉、蔬菜、香料和鸡蛋制成。追溯牛肉卷来源,卫生部发现它来源于距离此公交线路终点站不远的一个小规模的制作者。终点站餐厅老板1月3日在当地的市场购买了牛肉卷,卫生部开始对牛肉卷进行危险性评估(这个过程通常参照“关键控制点风险分析评估-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HACCP)RiskAssessment”),以确定导致肉毒中毒发生的危险。
一个完整的危险性评估不是匆忙的视察操作过程和卫生条件,而是涉及到食品生产从许可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但重点关注可疑食品或肉类,以及从原料到销售或供应给顾客的过程。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可疑食品污染和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环节,并能采取措施控制的关键点。表3所示为与食源性疾病相关的能使危险性增加的各种因素。
 


肉毒杆菌是肉毒中毒的病原体,为产芽孢的厌氧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灰尘中。毒素是由于不合理罐装的低酸或碱性食物,或者用巴氏消毒、灯光照射消毒的食物,在保存温度不合适,尤其是保存在密封容器中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煮沸破坏,孢子灭活需要更高温度。当地卫生部门的食品监督员于1月20日进行了危险评估。终点站的餐馆没有许可证,牛肉卷等易腐烂食品保存在两个大冰箱里。尽管冰箱的温度设定的很低,但实测为9℃和10℃(分别为48℉和50℉)。店主称最近销售了大约4公斤的牛肉卷。牛肉卷被切为15片,放在三明治里。三明治里加入了辣肠,没有加入其他的调味品或原料。没有可供检测的剩余牛肉卷。涉嫌牛肉卷购自当地的市场。市场里的牛肉卷储存在冰箱中,但没有温度记录或销售发票。一些顾客反映因为停电,最近在降价销售牛肉卷。市场里的牛肉卷的是从一家小规模的制作牛肉卷和加工火腿的生产商处购进的。制作牛肉卷时,生产商在不绣钢的台面上放置一层1-3厘米厚生牛肉,其配料包括生胡萝卜片、煮鸡蛋、盐、红辣椒片、干牛至、淀粉(马铃暑面粉)等。在烹煮时,肉、蔬菜和鸡蛋卷成10X30厘米的圆筒,放在矩形的不锈钢的盘子里,使原料保持在其中。每个钢盘中放10-15个牛肉卷,浸在70-80℃的热水中煮4小时。煮牛肉卷时,水不会沸腾。煮完后倒掉水,检查温度,确保牛肉卷内部温度大约为68℃。生产者把热的牛肉卷逐个用塑料包裹,抽出空气,用加热法密封塑料口。塑料包裹的牛肉卷冷却后放进冰箱,在销售到超市或直接卖给消费者之前,最长会储存2个星期。
生产者说每2星期制作一批牛肉卷,每批15-20炉。暴发前的最后一批制作于12月初。那一批的牛肉卷已没有剩余。
 


第六部分控制
当地食品安全官员检查后,关闭了此牛肉卷生产商。该生产商不能提供销售发票或销售去向,称大多数的顾客分布于布宜诺撕艾利斯的西部。由于该生产商的牛肉卷没有任何标签或生产日期,所以根本无法招回剩余的牛肉卷。根据阿根廷卫生部提供的资料,肉毒中毒在阿根廷并不罕见。1979-1997年间,阿根廷报告了277例肉毒中毒病例,大多数未查到暴露源。1997年,阿根廷报告了23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例(13例死亡,病死率57%),在美国报告了约同样数量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但美国的人口数是阿根廷的10倍。
 


图31997年12月-1998年1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肉毒中毒病人(N=9)出
现症状的时间
结语
牛肉卷为阿根廷的一种传统食品,但通常是食用新鲜的,很少浸泡或较长时间的保存。商业化生产牛肉卷的实行许可制,使用亚硝酸盐、成酸剂,或其他防腐剂来阻止细菌生长。本次暴发所疑的牛肉卷没有上述处理措施。烹煮不充分,加热皱缩的真空包装,不适当的冷藏等为孢子出芽、毒素产生提供了条件。导致此次暴发的牛肉卷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78-80℃或158-176F)烹煮了大约240分钟。此时间太短,不足以杀死所有的肉毒杆菌孢子。通常采用的烹煮方法很难破坏这些孢子。实际上,非致死性加热处理,防腐剂或酸剂的缺乏,甚至可以促进肉毒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生成。
为保证罐装食品或较长时间保存食品的安全,美国农业部推荐所有低酸食品(pH>4.6的食品,包括肉、海鲜、家禽、牛奶、新鲜蔬菜等)应在116-121℃、0.66-0.97atm(10-15lb/in2)罐装压力下灭菌。在这个范围的温度下,破坏低酸罐装食品内的细菌所需的时间为20-100分钟,具体时间依罐装食品的种类、包装方法、烹煮食品数量而定。

解释结果,哪些更进一步资料分析/信息有用?

参考答案:在1月3日-7日期间销售的食物,只有牛肉卷(一种传统的肉卷,由肉、蔬菜、香料和鸡蛋制成)和酱汁与中毒有显著联系所有生病的...

问答题

第一部分暴发侦测
1998年1月13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医院的传染科大夫打电话给阿根廷卫生部流行病学理事会,报告2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人。2名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于1月5日、6日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医生已采集了病人的血、粪便标本,并进行了检测,但没有检测到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中毒是一种因摄取了受污染食物中的毒素所引起的严重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处理,高达60%的病例可能死亡。在美国,采用支持疗法和及时的抗毒素治疗可使病死率减少到10%以下。肉毒中毒暴发与食用不恰当储存的蔬菜、水果、肉(包括发酵鱼制品)、香肠、熏肉和海产品等有关。
又发现7例与肉毒中毒症状一致的神经症状病人。5例病人就医,4例住院。发现最初的2例病人的诊断工作组及时对这些病人进行了诊断,包括1例重症肌无力、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脑卒中、1例糖尿病并发症。所有病人都是来自于最初病例的同一公司、在同一线路行驶的司机,且均在运行线路终点站的司机们中间休息的一家餐馆用过餐。大约有58名司机在这条线路上行驶,27人为早班,16人为下午班,15人为晚班。
第二部分描述流行病学,形成假设
国家实验室主任和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被邀请参加调查。中毒病例的主治医生按要求提供了病人人口学信息和临床信息(表1)
 


第三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检验假设
为了确定暴发的来源,调查者在此公交线路的早班司机中做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1月15日-19日的资料。调查者给肉毒中毒病例下了定义:确诊病例为在1月5日至15日间出现症状,血清或粪便标本检测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的早班司机。疑似病例的定义为在此期间出现急性脑神经功能紊乱(例如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早班司机。对照组为同一线路的没有肉毒中毒急性神经症状的所有早班司机。
咨询了此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公司管理者后,调查者设计、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问卷。调查人员调查了此条公交线路的每一个早班司机,并完成了问卷。
第四部分分析流行病学
通过分析研究收集了下列信息,并由来自阿根廷卫生部的流行病学专家整理成表
 


第五部分环境和食物调查
牛肉卷是阿根廷的一种传统肉卷,由肉、蔬菜、香料和鸡蛋制成。追溯牛肉卷来源,卫生部发现它来源于距离此公交线路终点站不远的一个小规模的制作者。终点站餐厅老板1月3日在当地的市场购买了牛肉卷,卫生部开始对牛肉卷进行危险性评估(这个过程通常参照“关键控制点风险分析评估-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HACCP)RiskAssessment”),以确定导致肉毒中毒发生的危险。
一个完整的危险性评估不是匆忙的视察操作过程和卫生条件,而是涉及到食品生产从许可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但重点关注可疑食品或肉类,以及从原料到销售或供应给顾客的过程。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可疑食品污染和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环节,并能采取措施控制的关键点。表3所示为与食源性疾病相关的能使危险性增加的各种因素。
 


肉毒杆菌是肉毒中毒的病原体,为产芽孢的厌氧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灰尘中。毒素是由于不合理罐装的低酸或碱性食物,或者用巴氏消毒、灯光照射消毒的食物,在保存温度不合适,尤其是保存在密封容器中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煮沸破坏,孢子灭活需要更高温度。当地卫生部门的食品监督员于1月20日进行了危险评估。终点站的餐馆没有许可证,牛肉卷等易腐烂食品保存在两个大冰箱里。尽管冰箱的温度设定的很低,但实测为9℃和10℃(分别为48℉和50℉)。店主称最近销售了大约4公斤的牛肉卷。牛肉卷被切为15片,放在三明治里。三明治里加入了辣肠,没有加入其他的调味品或原料。没有可供检测的剩余牛肉卷。涉嫌牛肉卷购自当地的市场。市场里的牛肉卷储存在冰箱中,但没有温度记录或销售发票。一些顾客反映因为停电,最近在降价销售牛肉卷。市场里的牛肉卷的是从一家小规模的制作牛肉卷和加工火腿的生产商处购进的。制作牛肉卷时,生产商在不绣钢的台面上放置一层1-3厘米厚生牛肉,其配料包括生胡萝卜片、煮鸡蛋、盐、红辣椒片、干牛至、淀粉(马铃暑面粉)等。在烹煮时,肉、蔬菜和鸡蛋卷成10X30厘米的圆筒,放在矩形的不锈钢的盘子里,使原料保持在其中。每个钢盘中放10-15个牛肉卷,浸在70-80℃的热水中煮4小时。煮牛肉卷时,水不会沸腾。煮完后倒掉水,检查温度,确保牛肉卷内部温度大约为68℃。生产者把热的牛肉卷逐个用塑料包裹,抽出空气,用加热法密封塑料口。塑料包裹的牛肉卷冷却后放进冰箱,在销售到超市或直接卖给消费者之前,最长会储存2个星期。
生产者说每2星期制作一批牛肉卷,每批15-20炉。暴发前的最后一批制作于12月初。那一批的牛肉卷已没有剩余。
 


第六部分控制
当地食品安全官员检查后,关闭了此牛肉卷生产商。该生产商不能提供销售发票或销售去向,称大多数的顾客分布于布宜诺撕艾利斯的西部。由于该生产商的牛肉卷没有任何标签或生产日期,所以根本无法招回剩余的牛肉卷。根据阿根廷卫生部提供的资料,肉毒中毒在阿根廷并不罕见。1979-1997年间,阿根廷报告了277例肉毒中毒病例,大多数未查到暴露源。1997年,阿根廷报告了23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例(13例死亡,病死率57%),在美国报告了约同样数量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但美国的人口数是阿根廷的10倍。
 


图31997年12月-1998年1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肉毒中毒病人(N=9)出
现症状的时间
结语
牛肉卷为阿根廷的一种传统食品,但通常是食用新鲜的,很少浸泡或较长时间的保存。商业化生产牛肉卷的实行许可制,使用亚硝酸盐、成酸剂,或其他防腐剂来阻止细菌生长。本次暴发所疑的牛肉卷没有上述处理措施。烹煮不充分,加热皱缩的真空包装,不适当的冷藏等为孢子出芽、毒素产生提供了条件。导致此次暴发的牛肉卷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78-80℃或158-176F)烹煮了大约240分钟。此时间太短,不足以杀死所有的肉毒杆菌孢子。通常采用的烹煮方法很难破坏这些孢子。实际上,非致死性加热处理,防腐剂或酸剂的缺乏,甚至可以促进肉毒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生成。
为保证罐装食品或较长时间保存食品的安全,美国农业部推荐所有低酸食品(pH>4.6的食品,包括肉、海鲜、家禽、牛奶、新鲜蔬菜等)应在116-121℃、0.66-0.97atm(10-15lb/in2)罐装压力下灭菌。在这个范围的温度下,破坏低酸罐装食品内的细菌所需的时间为20-100分钟,具体时间依罐装食品的种类、包装方法、烹煮食品数量而定。

概述病人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绘制流行曲线(建议手绘)

参考答案:所有的病人均为男性,为同一公司的公共汽车司机,均上早班且在同一条线路运行。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2岁(23—54...

问答题

第一部分暴发侦测
1998年1月13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医院的传染科大夫打电话给阿根廷卫生部流行病学理事会,报告2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人。2名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于1月5日、6日出现症状,临床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医生已采集了病人的血、粪便标本,并进行了检测,但没有检测到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中毒是一种因摄取了受污染食物中的毒素所引起的严重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处理,高达60%的病例可能死亡。在美国,采用支持疗法和及时的抗毒素治疗可使病死率减少到10%以下。肉毒中毒暴发与食用不恰当储存的蔬菜、水果、肉(包括发酵鱼制品)、香肠、熏肉和海产品等有关。
又发现7例与肉毒中毒症状一致的神经症状病人。5例病人就医,4例住院。发现最初的2例病人的诊断工作组及时对这些病人进行了诊断,包括1例重症肌无力、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脑卒中、1例糖尿病并发症。所有病人都是来自于最初病例的同一公司、在同一线路行驶的司机,且均在运行线路终点站的司机们中间休息的一家餐馆用过餐。大约有58名司机在这条线路上行驶,27人为早班,16人为下午班,15人为晚班。
第二部分描述流行病学,形成假设
国家实验室主任和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被邀请参加调查。中毒病例的主治医生按要求提供了病人人口学信息和临床信息(表1)
 


第三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检验假设
为了确定暴发的来源,调查者在此公交线路的早班司机中做了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1月15日-19日的资料。调查者给肉毒中毒病例下了定义:确诊病例为在1月5日至15日间出现症状,血清或粪便标本检测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的早班司机。疑似病例的定义为在此期间出现急性脑神经功能紊乱(例如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的早班司机。对照组为同一线路的没有肉毒中毒急性神经症状的所有早班司机。
咨询了此公交线路终点站所在地的卫生部门和公司管理者后,调查者设计、制定了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问卷。调查人员调查了此条公交线路的每一个早班司机,并完成了问卷。
第四部分分析流行病学
通过分析研究收集了下列信息,并由来自阿根廷卫生部的流行病学专家整理成表
 


第五部分环境和食物调查
牛肉卷是阿根廷的一种传统肉卷,由肉、蔬菜、香料和鸡蛋制成。追溯牛肉卷来源,卫生部发现它来源于距离此公交线路终点站不远的一个小规模的制作者。终点站餐厅老板1月3日在当地的市场购买了牛肉卷,卫生部开始对牛肉卷进行危险性评估(这个过程通常参照“关键控制点风险分析评估-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HACCP)RiskAssessment”),以确定导致肉毒中毒发生的危险。
一个完整的危险性评估不是匆忙的视察操作过程和卫生条件,而是涉及到食品生产从许可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但重点关注可疑食品或肉类,以及从原料到销售或供应给顾客的过程。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可疑食品污染和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的环节,并能采取措施控制的关键点。表3所示为与食源性疾病相关的能使危险性增加的各种因素。
 


肉毒杆菌是肉毒中毒的病原体,为产芽孢的厌氧性细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孢子广泛存在于土壤和灰尘中。毒素是由于不合理罐装的低酸或碱性食物,或者用巴氏消毒、灯光照射消毒的食物,在保存温度不合适,尤其是保存在密封容器中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煮沸破坏,孢子灭活需要更高温度。当地卫生部门的食品监督员于1月20日进行了危险评估。终点站的餐馆没有许可证,牛肉卷等易腐烂食品保存在两个大冰箱里。尽管冰箱的温度设定的很低,但实测为9℃和10℃(分别为48℉和50℉)。店主称最近销售了大约4公斤的牛肉卷。牛肉卷被切为15片,放在三明治里。三明治里加入了辣肠,没有加入其他的调味品或原料。没有可供检测的剩余牛肉卷。涉嫌牛肉卷购自当地的市场。市场里的牛肉卷储存在冰箱中,但没有温度记录或销售发票。一些顾客反映因为停电,最近在降价销售牛肉卷。市场里的牛肉卷的是从一家小规模的制作牛肉卷和加工火腿的生产商处购进的。制作牛肉卷时,生产商在不绣钢的台面上放置一层1-3厘米厚生牛肉,其配料包括生胡萝卜片、煮鸡蛋、盐、红辣椒片、干牛至、淀粉(马铃暑面粉)等。在烹煮时,肉、蔬菜和鸡蛋卷成10X30厘米的圆筒,放在矩形的不锈钢的盘子里,使原料保持在其中。每个钢盘中放10-15个牛肉卷,浸在70-80℃的热水中煮4小时。煮牛肉卷时,水不会沸腾。煮完后倒掉水,检查温度,确保牛肉卷内部温度大约为68℃。生产者把热的牛肉卷逐个用塑料包裹,抽出空气,用加热法密封塑料口。塑料包裹的牛肉卷冷却后放进冰箱,在销售到超市或直接卖给消费者之前,最长会储存2个星期。
生产者说每2星期制作一批牛肉卷,每批15-20炉。暴发前的最后一批制作于12月初。那一批的牛肉卷已没有剩余。
 


第六部分控制
当地食品安全官员检查后,关闭了此牛肉卷生产商。该生产商不能提供销售发票或销售去向,称大多数的顾客分布于布宜诺撕艾利斯的西部。由于该生产商的牛肉卷没有任何标签或生产日期,所以根本无法招回剩余的牛肉卷。根据阿根廷卫生部提供的资料,肉毒中毒在阿根廷并不罕见。1979-1997年间,阿根廷报告了277例肉毒中毒病例,大多数未查到暴露源。1997年,阿根廷报告了23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例(13例死亡,病死率57%),在美国报告了约同样数量的实验室确诊病例,但美国的人口数是阿根廷的10倍。
 


图31997年12月-1998年1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肉毒中毒病人(N=9)出
现症状的时间
结语
牛肉卷为阿根廷的一种传统食品,但通常是食用新鲜的,很少浸泡或较长时间的保存。商业化生产牛肉卷的实行许可制,使用亚硝酸盐、成酸剂,或其他防腐剂来阻止细菌生长。本次暴发所疑的牛肉卷没有上述处理措施。烹煮不充分,加热皱缩的真空包装,不适当的冷藏等为孢子出芽、毒素产生提供了条件。导致此次暴发的牛肉卷是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78-80℃或158-176F)烹煮了大约240分钟。此时间太短,不足以杀死所有的肉毒杆菌孢子。通常采用的烹煮方法很难破坏这些孢子。实际上,非致死性加热处理,防腐剂或酸剂的缺乏,甚至可以促进肉毒杆菌的生长和毒素的生成。
为保证罐装食品或较长时间保存食品的安全,美国农业部推荐所有低酸食品(pH>4.6的食品,包括肉、海鲜、家禽、牛奶、新鲜蔬菜等)应在116-121℃、0.66-0.97atm(10-15lb/in2)罐装压力下灭菌。在这个范围的温度下,破坏低酸罐装食品内的细菌所需的时间为20-100分钟,具体时间依罐装食品的种类、包装方法、烹煮食品数量而定。

为公共卫生医生,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的这2例疑似肉毒中毒病例,主要关注点和需要开展的工作有哪些?

参考答案:核实诊断对2例病人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减少发病和死亡;确定这2例病例是否有联系;是否有其他的人也暴露于共同来源的肉毒毒素...

问答题

第一部分病例发现与报告
2005年7月11日,四川省资阳市YJ区CDC接到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报告:“收治1例疑似流行性出血热病人,但无流行病学证据,请调查、核实”。
YJ区CDC当日派员到医院调查并采集血样,7月12日送血样至省CDC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7月12日下午,YJ区CDC接到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报告“再次收治1例疑似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病危”;区CDC再次前往调查,调查过程中第2例病人死亡。
7月12日,区CDC对医院进行回顾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月来,该院共收治4例类似病例,其中2例死亡,1例不详(自动离院),1例尚在治疗中。其中3例病人发生于YJ区,1例病人发生于邻县。病例均有进食或接触不明原因死亡病死猪、羊肉史;病例分布较散在,病例之间无任何接触史,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乏力,伴恶心、呕吐,进而出现低血压、晕厥、休克症状,以及面部、上臂、胸部淤斑等;临床检验,白细胞进行性增加、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尿蛋白增高。
7月12日19:00,YJ区CDC向资阳市CDC报告了上述情况,资阳市CDC专业人员至医院调查,情况基本相同。此后两日内,就诊新病例和死亡人数增多。
7月14日,四川省CDC检测病例血清,结果流行性出血热抗体IgG、IgM均阴性。
7月15日12:00,鉴于血清学检查结果不支持出血热,资阳市卫生局向省卫生厅电话报告:资阳市发生不明原因疾病,共计发病5人,4人死亡;病人起病急、有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症状并死亡。
7月15日,四川省卫生厅组织省CDC、省级医院临床专家赴资阳调查。专家组首先到医院对病人的病情和治疗等情况进行了解,再到病家对其周围环境情况进行调查。
CDC人员怀疑发病与病(死)的猪有关系,当发现病家邻居有病(死)猪时,立即采集了死猪的标本,同时采集了病人血液、病人家属的血液待检。经过调查和会诊后,专家的意见不一致,部分专家倾向于诊断出血热,部分专家认为发病与病(死)猪羊有关,可以排除出血热。
7月15日晚,四川省卫生厅将该起疫情传真报告卫生部应急办。
7月16日0:45,资阳市YJ区CDC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以“不明原因疾病疫情”上报。
7月16日,四川省CDC使用免疫荧光法,用羊抗人IgG标记病人血清后和病死猪肉进行反应,结果为阳性,提示病人的发病与病死的猪有关系。
第二部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7月17日,四川省CDC第二次派出流调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与市、区CDC共同讨论制定病例定义,开展主动搜索病例和个案调查。根据当时所了解到得情况,拟定搜索病例的标准为:近期在YJ区或邻近农村地区,与病(死)猪(羊)有过接触,急起发热并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感染性休克症状的病例。
一、病例搜索及初步分析
7月18日,工作组在收治病例的资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及病家周围邻居了解是否有符合以上病例定义的病例存在,经搜索共发现了7例病例(死亡5人),并对上述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了解到本次疫情的基本特点。
首例病人:吴XX,男,52岁。6月24日11:50分出现发热(38.2℃)、寒战、恶心、呕吐、全身疼痛、淤斑等症状,19:00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6月22日11时接触过彭XX(另一病例)家的病死羊。
7例病人发病时间分别为6月24日、6月26日、7月5日、7月9日、7月10日、7月16日、7月17日;分布于资阳市的2个区(市)、4个乡镇、6个村、7个社;男性6例,女性1例,均为农民。5例死亡病例从发病到死亡的病程最短4小时,最长21小时,平均11.6小时。7例病例发生前,当地农村即有病(死)猪的情况发生。7例病人中,5例发病前宰杀过病(死)猪、羊,2例发病前参与了病死猪(羊)的加工处理;患者发病时间距最近一次宰杀或接触病死猪(羊)时间,最短<1天,最长达5天。个别病例手、臂部见皮肤破损,伤口发黑,化脓少。另有6名参与宰杀者未发病;参与烹煮食用病、死猪肉的140名村民无发病;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包括家人、邻居、亲属、医务人员、同病房病人等均未出现类似病例。7例病例中,除彭XX和吴XX共同接触病同一只死羊外,其他病例都有接触病(死)猪史。
7月19日,卫生部派出专家组(包括流行病学、微生物学、临床专家)至四川省资阳市,与四川省卫生厅、CDC联合调查处置本起“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回顾前期调查工作,经讨论认为,该起疫情与1998年在江苏省发生的一起猪链球菌感染疫情极为类似。7月20日,专家组结合临床表现主要以中毒休克为主,临时将该病命名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同时流行病调查全面展开。省级临床专家积极协助和指导当地医务人员开支病例救治工作。
在搜索病例过程中,发现除中毒性休克表现外,在上述地区发生的以脑膜炎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农村病例也同样有病死猪的接触史。随着现场工作的深入和病原学诊断工作的进展,对该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逐步又将以脑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有接触史的轻型病例也纳入“病例定义”。
病例定义调整为:自6月份以来,在YJ区或邻近农村地区,与病(死)猪(羊)有过接触,急起发热并伴有皮肤瘀点、瘀斑,可并发脑膜炎或感染性休克等症状的病例。
按现行病例定义,截止7月23日晚共发现并调查55例病人(以临床诊断为主)。相关资料分析结果简单描述如下:
1.病例一般特征:55例患者均为当地农民,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1.6岁。发病最多的为50~60岁年龄组,占总数的32.7%。首例病例发生于6月24日,自7月上旬疫情上升,7月19日为发病高峰。
2.临床表现:初期大多表现为畏寒、发热,伴有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部分病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腹痛、腹泻。重症病例有进行性休克表现: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多数病例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部分病例无休克表现,但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重者伴昏迷。重症病人脏器损害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肝脏损害和肾脏损害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病情严重者发病早期可降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重症患者血小板下降。尿常规蛋白阳性,部分患者酮体阳性。
对47例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病例进行疾病早期症状分析,结果如表1
 


二、暴露危险因素调查
55例病例中,49例有明确危险暴露史,6例不详,其中接触病死猪的47例,接触病死羊的2例。暴露方式包括喂养、屠宰、销售、洗切加工、食用、埋葬病、死猪(羊)等;37.2%的病例接触时手臂皮肤有破损或划伤。病例无其它明显的动物、食物和水源等共同暴露因素。未发现病例之间有明确接触史;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成员中尚未发现二代病例。
三、实验室检测
自3名患者和5只猪的标本中分离到猪链球菌。
四、潜伏期计算
对有实验室确诊,明确单次暴露(参与屠宰的最初时间)的36例病例计算,最短潜伏期2天,最长潜伏期13天。
7月22日晚,卫生部首次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了四川资阳市发生不明原因疾病流行的消息,正式将本次疫情向公众公布。
7月25日,在实验分离、鉴定病原成功的基础上,确定本病名称为“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并确定了最终“诊断标准”,分别将轻症表现、脑膜炎表现、休克表现纳入诊断。
当日,卫生部公布了本次疾病的正式名称(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原学病因(猪链球菌Ⅱ型)和主要感染方式(直接接触病死猪,与食用猪肉无关),同时也公布了应采取防止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和禁止私自宰杀病(死)猪等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三部分分析流行病学
截止8月21日,四川省共报告204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其中实验确诊病例68例,临床诊断病例136例,死亡3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4岁(中位数),最小26岁,最大82岁。男女性别比为5.4:1。最早发病时间为2005年6月24日,最后1例发病时间为8月6日。96%病例(196例)为农民,另有5例是个体屠夫、1例是兽医、1例是商贩、1例是民工。204例患者分布于四川省资阳等12个地市的37个县区,131个乡镇,195个村庄,平均每个村1.05例。资阳市共报告100例病例(占全省报告病例的49%),死亡20例。除了3起各两例的“聚集性”疫情外,其余病例相互间没有接触。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如表2。
 


本次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就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食用病死猪肉是否会引起发病)设计了1:M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以论证引起该病传播、流行的危险因素,也即何种接触方式是危险的接触方式。对照包括1名家属、2名邻居、2名共同处理病死猪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匹配数可能不一致)。对疫情早期发病的29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及其家属、邻居和一起处理病死猪人员共147名对照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危险因素重点是与病死猪及其制品接触的方式。专业人员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表4。
 


第四部分实验室支持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全部204例病例中有68例为病原学确诊。其中,38例通过血液标本、27例通过脑脊液标本、3例通过尸解标本(肝、脾、心包血)分离到猪链球菌Ⅱ型。分离病原的病例来自四川省11个市;不同地区的猪也分离到相同病原。
所有分离菌株的纯培养物在羊血琼脂平板上呈现α-溶血,形态学检查及Vitek2compact和API20strep生化鉴定条的鉴定结果都符合猪链球菌。对病原体的其它关键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仍然符合猪链球菌(包括VP试验阴性、七叶苷水解阳性、海藻糖代谢阳性、6.5%NaCl生长试验阴性、在羊血琼脂平板上不存在β-溶血现象等)。对分离菌株,PCR检测猪链球菌属特异性基因(TUF)、猪链球菌种特异性基因(Species)、Ⅱ型和毒力特异性基因(CPS2J)以及毒力基因:溶菌酶释放相关蛋白基因(MRP)、溶血素基因(SLY)等。
疫情结束后,中国CDC又对部分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并建立了血清学检测的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最后证实本起暴发疫情病原体为猪链球菌Ⅱ型,且对人及动物均有危害。
第五部分暴发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暴发控制
7月17日,四川省卫生厅专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以劝阻和禁止农民宰杀和食用病(死)猪的建议。但是上述建议并没有付诸行动而起到应有的作用。
7月19日,国家、省联合专家组与资阳市人民政府官员就预防控制工作开展座谈,强调提出“劝阻和禁止农民宰杀、食用病(死)猪”的措施建议。市政府提出,为避免舆论过激而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宣传教育结合夏季防病工作进行,以免宣传过度而引起社会恐慌。最后采取了政府公告形式提请公众注意;减少与病、死猪的接触。然而,农村地区屠宰、食用病(死)猪情况仍然存在。
7月22日,周边县、市也陆续发现新病例。卫生部于当晚首次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了该疫情信息。考虑到动物疫情普遍存在,人间疫情控制难度较大,市政府改变策略,以政府命令的形式要求“禁止宰杀病、死猪”,并对发生病(死)猪的农家实行经济补偿;并要求乡(镇)干部分片负责落实“禁宰令”,到各村驻点落实宣传教育、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媒体对本次疫情高度关注,各种报道占据了各种新闻载体的主要版面。疫情早期,媒体报道多用“四川怪病”、“不明原因疾病”等名词;对于感染来源,有的媒体使用了“夺命猪肉”这样的名词。缺乏正确引导的宣传,造成资阳市和四川省的群众谈“猪”色变,拒绝购买或食用一切猪肉和猪肉制品,在全省范围内造成恐慌局面。在该阶段疫情控制过程中,地方官员曾因为媒体报道“存在问题”而与记者发生摩擦。国内个别省(市)政府甚至下令禁止输入四川生猪、猪肉和猪肉制品。7月26日,在病原确认的基础上,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正式通报“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媒体报道用词始趋于规范,信息变得准确。
二、综合分析与评价
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研究证实,2005年7~8月,四川省发生了一起人感染猪链球菌Ⅱ型疫情暴发,共报告了68例确诊病例和136例临床诊断病例。调查过程中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检测手段并举,明确了本次暴发疫情的病因,及时妥善地处理了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但回顾思考,调查处置过程中仍有可总结的经验教训。调查初期,病例定义为“中毒休克综合征”,发现的病例主要是重型病例(休克型),未包括“脑膜炎型”,因此病死率显得较高;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病例定义得以完善,共包括休克型、脑膜炎型、普通型(轻型)三类。前期可能有部分脑膜炎或普通型病例未能纳入调查,可见病例定义的科学制定,在暴发疫情调查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关键。新的病例定义中轻型病例的纳入,直接造成后期的病死率下降;当然对本病救治经验的积累也是降低病死率的原因之一。
本次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协调、部门合作在疫情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事件发生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限,资阳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夏季传染病防治)达到控制目的,以免引发社会不安情绪。然而群众对宰杀、食用病死猪肉仍然持无所谓的心态,以致疫情继续发展,控制效果有限。7月22日,资阳市政府以政府法令形式推行有一定震摄力的“禁止屠宰病、死猪”策略,要求基层干部驻村负责控制工作,并实行了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才杜绝了宰杀病、死猪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大众媒体,高频率、广覆盖开展宣传,信息刺激强度大、频度高且针对性强,疫情得以逐步控制。随着疫情在省内其他地区的发现,四川省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采取了“禁止屠宰病(死)猪、对农户发生病(死)猪由政府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后由专业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直接推动了疫情控制工作。任何措施,从制定到落实均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下图可看出,政府强制性措施推行后,疫情仍持续一定时间。对控制措施的评价,应从其时效性、有效程度等多方面着手。
 


本次疫情由动物猪链球菌病疫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非常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布、强度、历史背景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评估,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形成影响,使本次疫情控制工作留下一些缺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四川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暴发疫情发生后,全国各省加强了疫情监测,并有其他地区发行了疫情,从而认识到只要环境、气候适合,许多省份均面临该病的威胁。由于猪链球菌在猪中普遍存在,彻底消灭传染源在短期内尚难达到,而经济的原因使得禁止屠宰并食用病(死)猪的行为在我国农村也难以根除,预计人感染猪链球菌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此,有必要开展猪链球菌病感染的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监控。

媒体在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卫生部门与媒体沟通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媒体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点:①信息传递功能:即将事件的详细情况传递给公众,使接受信息者可做出正确判断与...

问答题

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接到某医院疑似食物中毒报告,调查人员立即出发, 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查 事件发生经过李某(男、27岁)、李某(女、28岁)、孙某(女、28岁)均为北 京市某单位员工,2007年4月10日13时20分左右,3人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多汗、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李某(男)尚有流涎、手脚发麻等症状,被送到某医 院急诊室就诊。医院对3名病人进行了血常规、便常规、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结 果显示3名病人血钾含量偏低,心动过缓,李某(男)尚有心律失常及房颤(出现长间 歇),被医院列为危重症患者。医院对3名病人进行了对症、补液等治疗,并采取急诊 观察的措施,临床诊断为食物中毒。经治疗,3名病人症状均已缓解。 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月10日午餐为3名病人24h内唯一共同就餐史,共同食 品为西瓜、酸辣土豆丝和清炒油麦菜。3名病人陈述西瓜是当天中午在单位附近的一 个水果摊购买的,然后带到附近某餐厅就餐,在该餐厅点了酸辣土豆丝、清炒油麦菜、 红烧鸡翅和米饭后,向餐厅借用了冷荤间刀具用来切西瓜,吃完西瓜后,在食用酸辣土 豆丝和清炒油麦菜的过程中(吃完西瓜约10min后),出现了上述不适症状,而红烧鸡 翅和米饭还未进食。 该餐厅有卫生许可证,经对该餐厅承包人李某调查了解到,土豆和油麦菜是从北 京市某市场进购的,没有进行索证,只有收据,从4月10日的流水单统计到4月10日 共售出酸辣土豆丝22份,清炒油麦菜4份,中午就餐人数大约有70多人,没有其他 顾客反映有不适症状。 水果摊贩的经营者为徐某,无健康证。经对徐某调查了解到,3名病人购买的西瓜 品名叫台湾特小凤,是黄瓤西瓜,从海淀区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购,没有进行索证, 共1箱(6个/箱),已卖了3个,没有其他顾客反映有不适症状。 前往西瓜进货地海淀区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由于售卖西瓜的经营者徐 某害怕供货商贩报复不愿前往,调查人员在徐某的一位朋友的指认下找到了徐某在该 批发市场内进购台湾特小凤西瓜的摊位,由于该摊位经营者高某拒绝接受调查,经对 市场经理调查了解到,高某经营的摊位是48号摊,经营的台湾特小凤西瓜是从北京市 另一市场进购的,产自海南生态水果基地,据高某说大概进了40~50箱,现在只剩下4 箱(6个/箱),同时了解到该市场其他摊位销售的台湾特小凤西瓜都是从同一市场进购 的。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当场对该餐厅、徐某经营的水果摊和高某经营的48号摊位下 达了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在医院急诊室采集病人4月10日午餐剩余西瓜1件,病人呕吐物3件,病人肛拭 子2件,病人血样3件。在餐厅采集病人4月10日午餐剩余的土豆丝、油麦菜和红 烧鸡翅共3件,未清洗的生油麦菜和原料土豆共2件,已清洗的生油麦菜和生土豆丝 共2件,切西瓜刀及清洗刀具的洗涤灵共2件,涂抹食品工用具及容器共5件。在徐 某经营的水果摊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1件。在海淀区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高某经营的 48号摊位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2件,在23号摊位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1件,在50号 摊位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1件。 4月10日采集的孙某(女)、李某(男)、李某(女)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分别为2 860、3394、4686U/L。病人4月10日午餐剩余西瓜中含涕灭威亚砜为143.1μg/kg,涕 灭威砜为81.1μg/kg。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确认3名 病人出现头晕、呕吐、多汗、乏力、腹痛、腹泻、心动过缓等症状体征是由于食用了 徐某经营的水果摊销售的西瓜(台湾特小凤)引起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食物中 毒。 涕灭威属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高毒农药,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作用,能被植 物根系吸收,传导到植物地上部各组织器官,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我国农业部规定: 禁止在果类上使用涕灭威。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由于瓜农在西瓜上违规使用高毒农 药涕灭威而引起。对于急性农药中毒,必须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而要做到及时有效地 抢救则必须先做出正确的诊断。急性农药中毒的急救知识应为急救科的医务人员所掌 握。抢救中毒病人时,能否快速准确地确定毒物种类对拯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基层医 疗机构缺乏必要的毒物检测手段,客观限制了其对病情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 救治。应尽快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毒物检测能力。 本案例中西瓜进货未进行索证,且售卖西瓜的经营者不配合调查,在中毒事件发 生后逃逸,给追溯中毒食物来源带来巨大困难。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格局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食物中毒的诊断主要是依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病人的潜伏期及中毒...

问答题

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接到某医院疑似食物中毒报告,调查人员立即出发, 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查 事件发生经过李某(男、27岁)、李某(女、28岁)、孙某(女、28岁)均为北 京市某单位员工,2007年4月10日13时20分左右,3人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多汗、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李某(男)尚有流涎、手脚发麻等症状,被送到某医 院急诊室就诊。医院对3名病人进行了血常规、便常规、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结 果显示3名病人血钾含量偏低,心动过缓,李某(男)尚有心律失常及房颤(出现长间 歇),被医院列为危重症患者。医院对3名病人进行了对症、补液等治疗,并采取急诊 观察的措施,临床诊断为食物中毒。经治疗,3名病人症状均已缓解。 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月10日午餐为3名病人24h内唯一共同就餐史,共同食 品为西瓜、酸辣土豆丝和清炒油麦菜。3名病人陈述西瓜是当天中午在单位附近的一 个水果摊购买的,然后带到附近某餐厅就餐,在该餐厅点了酸辣土豆丝、清炒油麦菜、 红烧鸡翅和米饭后,向餐厅借用了冷荤间刀具用来切西瓜,吃完西瓜后,在食用酸辣土 豆丝和清炒油麦菜的过程中(吃完西瓜约10min后),出现了上述不适症状,而红烧鸡 翅和米饭还未进食。 该餐厅有卫生许可证,经对该餐厅承包人李某调查了解到,土豆和油麦菜是从北 京市某市场进购的,没有进行索证,只有收据,从4月10日的流水单统计到4月10日 共售出酸辣土豆丝22份,清炒油麦菜4份,中午就餐人数大约有70多人,没有其他 顾客反映有不适症状。 水果摊贩的经营者为徐某,无健康证。经对徐某调查了解到,3名病人购买的西瓜 品名叫台湾特小凤,是黄瓤西瓜,从海淀区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购,没有进行索证, 共1箱(6个/箱),已卖了3个,没有其他顾客反映有不适症状。 前往西瓜进货地海淀区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由于售卖西瓜的经营者徐 某害怕供货商贩报复不愿前往,调查人员在徐某的一位朋友的指认下找到了徐某在该 批发市场内进购台湾特小凤西瓜的摊位,由于该摊位经营者高某拒绝接受调查,经对 市场经理调查了解到,高某经营的摊位是48号摊,经营的台湾特小凤西瓜是从北京市 另一市场进购的,产自海南生态水果基地,据高某说大概进了40~50箱,现在只剩下4 箱(6个/箱),同时了解到该市场其他摊位销售的台湾特小凤西瓜都是从同一市场进购 的。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当场对该餐厅、徐某经营的水果摊和高某经营的48号摊位下 达了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在医院急诊室采集病人4月10日午餐剩余西瓜1件,病人呕吐物3件,病人肛拭 子2件,病人血样3件。在餐厅采集病人4月10日午餐剩余的土豆丝、油麦菜和红 烧鸡翅共3件,未清洗的生油麦菜和原料土豆共2件,已清洗的生油麦菜和生土豆丝 共2件,切西瓜刀及清洗刀具的洗涤灵共2件,涂抹食品工用具及容器共5件。在徐 某经营的水果摊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1件。在海淀区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高某经营的 48号摊位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2件,在23号摊位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1件,在50号 摊位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1件。 4月10日采集的孙某(女)、李某(男)、李某(女)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分别为2 860、3394、4686U/L。病人4月10日午餐剩余西瓜中含涕灭威亚砜为143.1μg/kg,涕 灭威砜为81.1μg/kg。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确认3名 病人出现头晕、呕吐、多汗、乏力、腹痛、腹泻、心动过缓等症状体征是由于食用了 徐某经营的水果摊销售的西瓜(台湾特小凤)引起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食物中 毒。 涕灭威属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高毒农药,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作用,能被植 物根系吸收,传导到植物地上部各组织器官,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我国农业部规定: 禁止在果类上使用涕灭威。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由于瓜农在西瓜上违规使用高毒农 药涕灭威而引起。对于急性农药中毒,必须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而要做到及时有效地 抢救则必须先做出正确的诊断。急性农药中毒的急救知识应为急救科的医务人员所掌 握。抢救中毒病人时,能否快速准确地确定毒物种类对拯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基层医 疗机构缺乏必要的毒物检测手段,客观限制了其对病情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 救治。应尽快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毒物检测能力。 本案例中西瓜进货未进行索证,且售卖西瓜的经营者不配合调查,在中毒事件发 生后逃逸,给追溯中毒食物来源带来巨大困难。食物中毒一般需要采集那些样品?

参考答案:病人的生物样品(血液、尿液、呕吐物便(肛试子));剩余的食物、半成品、原料;工用具、容器、设备、抹布的涂抹和剩余食品残渣...

问答题

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接到某医院疑似食物中毒报告,调查人员立即出发, 及时赶到现场进行调查 事件发生经过李某(男、27岁)、李某(女、28岁)、孙某(女、28岁)均为北 京市某单位员工,2007年4月10日13时20分左右,3人相继出现头晕、恶心、呕吐、 多汗、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李某(男)尚有流涎、手脚发麻等症状,被送到某医 院急诊室就诊。医院对3名病人进行了血常规、便常规、心肌酶、心电图等检查,结 果显示3名病人血钾含量偏低,心动过缓,李某(男)尚有心律失常及房颤(出现长间 歇),被医院列为危重症患者。医院对3名病人进行了对症、补液等治疗,并采取急诊 观察的措施,临床诊断为食物中毒。经治疗,3名病人症状均已缓解。 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4月10日午餐为3名病人24h内唯一共同就餐史,共同食 品为西瓜、酸辣土豆丝和清炒油麦菜。3名病人陈述西瓜是当天中午在单位附近的一 个水果摊购买的,然后带到附近某餐厅就餐,在该餐厅点了酸辣土豆丝、清炒油麦菜、 红烧鸡翅和米饭后,向餐厅借用了冷荤间刀具用来切西瓜,吃完西瓜后,在食用酸辣土 豆丝和清炒油麦菜的过程中(吃完西瓜约10min后),出现了上述不适症状,而红烧鸡 翅和米饭还未进食。 该餐厅有卫生许可证,经对该餐厅承包人李某调查了解到,土豆和油麦菜是从北 京市某市场进购的,没有进行索证,只有收据,从4月10日的流水单统计到4月10日 共售出酸辣土豆丝22份,清炒油麦菜4份,中午就餐人数大约有70多人,没有其他 顾客反映有不适症状。 水果摊贩的经营者为徐某,无健康证。经对徐某调查了解到,3名病人购买的西瓜 品名叫台湾特小凤,是黄瓤西瓜,从海淀区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购,没有进行索证, 共1箱(6个/箱),已卖了3个,没有其他顾客反映有不适症状。 前往西瓜进货地海淀区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由于售卖西瓜的经营者徐 某害怕供货商贩报复不愿前往,调查人员在徐某的一位朋友的指认下找到了徐某在该 批发市场内进购台湾特小凤西瓜的摊位,由于该摊位经营者高某拒绝接受调查,经对 市场经理调查了解到,高某经营的摊位是48号摊,经营的台湾特小凤西瓜是从北京市 另一市场进购的,产自海南生态水果基地,据高某说大概进了40~50箱,现在只剩下4 箱(6个/箱),同时了解到该市场其他摊位销售的台湾特小凤西瓜都是从同一市场进购 的。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当场对该餐厅、徐某经营的水果摊和高某经营的48号摊位下 达了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在医院急诊室采集病人4月10日午餐剩余西瓜1件,病人呕吐物3件,病人肛拭 子2件,病人血样3件。在餐厅采集病人4月10日午餐剩余的土豆丝、油麦菜和红 烧鸡翅共3件,未清洗的生油麦菜和原料土豆共2件,已清洗的生油麦菜和生土豆丝 共2件,切西瓜刀及清洗刀具的洗涤灵共2件,涂抹食品工用具及容器共5件。在徐 某经营的水果摊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1件。在海淀区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高某经营的 48号摊位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2件,在23号摊位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1件,在50号 摊位采集台湾特小凤西瓜1件。 4月10日采集的孙某(女)、李某(男)、李某(女)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分别为2 860、3394、4686U/L。病人4月10日午餐剩余西瓜中含涕灭威亚砜为143.1μg/kg,涕 灭威砜为81.1μg/kg。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确认3名 病人出现头晕、呕吐、多汗、乏力、腹痛、腹泻、心动过缓等症状体征是由于食用了 徐某经营的水果摊销售的西瓜(台湾特小凤)引起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食物中 毒。 涕灭威属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高毒农药,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作用,能被植 物根系吸收,传导到植物地上部各组织器官,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我国农业部规定: 禁止在果类上使用涕灭威。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是由于瓜农在西瓜上违规使用高毒农 药涕灭威而引起。对于急性农药中毒,必须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而要做到及时有效地 抢救则必须先做出正确的诊断。急性农药中毒的急救知识应为急救科的医务人员所掌 握。抢救中毒病人时,能否快速准确地确定毒物种类对拯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基层医 疗机构缺乏必要的毒物检测手段,客观限制了其对病情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 救治。应尽快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毒物检测能力。 本案例中西瓜进货未进行索证,且售卖西瓜的经营者不配合调查,在中毒事件发 生后逃逸,给追溯中毒食物来源带来巨大困难。接到食物中毒报告时,一般需要询问那些情况?

参考答案:报告人的一般情况;就餐者的有关情况(何时就餐、何地就餐、何时发病、何地治疗、多少人就餐、多少人发病或感到不舒服、多少人就...

问答题

2009年7月16日12:30,H市(注:县级市)CDC接到Q乡卫生院电话报告:两天来Q乡QD村有4例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病例就诊,疑似布鲁氏菌病(布病)。 H市:2004年仅报告N镇1例病例,2005~2008年连续四年全市无病例报告。2009年(截止目前)全市已报告布病病例14例,其中Q乡LD村报告13例,QD村报告0例。 1.该村基本情况:Q乡QD位于H市北部,全村240余户,1186人。人均收入2000 元左右。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2009年该村有养羊户14户,从业 人员38人;1户屠宰户,从业人员2人。现存栏羊415只,羊只饲养方式为圈养和放 养。本村无养牛及养猪户。 2.指示病例:韩某,女,52岁,自2009年6月以来自感发热,关节疼痛,去H市人民医院就诊,做肺CT,无异常,未做出明确诊断,后回家按感冒输液治疗。经过一 个月时间,病情不见好转,持续发热,7月9日,村医怀疑肺结核建议去CZ市传染病 医院就诊。7月12日经CZ市CDC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布病。在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 8天后病情有所好转,7月16日出院回家继续输液治疗。 3.病例搜索:根据病例定义,采用走访、询问、座谈的形式对QD村所有村民进行 了摸底调查,发现重点人群277人,进行登记造册,开展重点调查。 4.实验室检测 (1)人血清标本检测:7月16日共采集血标本277份,进行血清学检测(试管凝 集试验),阳性20份,阳性率为7.22%。根据布病诊断标准确诊病人13例,隐性感染 者7例。在23份从事羊的屠宰及饲养的高危人群血样中,9份阳性,阳性率为39.13%。 (2)动物血清检测:7月17~21日H市畜牧局共采集388份羊血做了血清学检验, 检出抗体阳性样品54份,感染率为13.92%。 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发病情况:共发现13例病例,其中2008年发病6例,2009年发病7例。男 8例,女5例。均为成人,年龄在30~60岁之间。绝大部分为羊的养殖和屠宰人员,占 92.31%。 (2)临床症状、体征:13例病例中,近期发病(急性期)4例,3例病程在3~6 个月内,为亚急性病例;其余6例,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病例(再感染或复发病例)。 13例病例中有关节、肌肉酸痛症状的12例,占92.31%;乏力的7例,占53.85%;其 他症状为,发热的5例、多汗的4例、头痛的4例、肝脾肿大的2例。 (3)实验室结果:13例病例SAT滴度均为1:100++及以上,1例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 (4)接触史及危险因素调查:13例病例中从事屠宰2人,饲养10人,无直接接 触史的1人,接触动物全部为羊。13例病例无家庭聚集性,散在分布于该村。全部病 例在接触动物时均无任何防护,也未使用过任何消毒液进行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13 例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指示病例韩某所养羊中,一月前曾有怀胎流产史。其它羊 只均未出现任何症状。 通过人间流行病学调查及畜间布病疫情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该村无其它 牲畜的养殖等初步确定本次暴发疫情的传染源为受感染的羊。 H市卫生与畜牧部门成立现场处理应急指挥部,相互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启动疫情“零”报、日报工作,村医、乡卫生院每日报告疫情情况,同时每日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CDC上报疫情处理进展情况。 13例病人除1例在CZ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其余均在乡卫生院进行隔离治疗, 对病人居住的病房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诊疗废弃物等集中 到指定场所进行焚烧销毁。CDC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指导。 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 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2009年7月24日后,该地没有新发布病病例发生。8 月15日,56名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之日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发生,全 部解除医学观察,本次疫情处理结束。如何综合分析与评价此次疫情?

参考答案: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9年7月,H市Q乡QD村发生了一起布病暴发疫情,共发现13例布病病例,...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