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心室肌细胞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由除极化(或称去极化)和复极两个过程组成,通常分为0、1、2、3、4期共五个时期。
(一)除极过程(0期)心肌受刺激后,膜上Na+通道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膜部分去极化。当除极由静息电位-90mV达到-70mV阈电位水平时,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出现再生性Na+内流,Na+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快速大量内流,使膜迅速去极化,膜电位快速上升到+30mV。0期历史1-2ms,膜内电位从0mV上升到+30mV,称之超射。
(二)复极过程心室肌细胞的复极过程比神经和骨胳肌细胞复杂,且耗时久,可包括三个阶段:
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由于快钠通道很快失活,Na+内流停止,同时钾离子通道(Ito)激活,电位差和浓度差驱使K+快速暂短外流形成复极,膜电位迅速下降到0mV左右,历时10ms。0期和1期形成的尖锋,称为锋电位。
2期(平台期或缓慢复极化期)复极化电位达0mV左右之后,复极化过程变慢,主要由Ca2+和Na+缓慢内流和内入性整流造成的K+缓慢外流引起。在平台期早期,几种正离子跨膜流动所负载的正电荷相等,使膜电位稳定在0电位水平;在平台期后期,由于Ca2+通道逐渐失活,而K+通道逐渐激活,Ca2+内流渐少,K+外流渐多,使膜电位逐渐下降,移行到3期。此期历时100-150ms,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平台期末钙通道失活,而K+继续外流,且随时间而逐渐递增,形成K+外流的再生性过程,使膜迅速复极化达到-90mV静息电位水平。此期历时也较长,占时约100-150ms。
4期(静息期)3期之后膜电位稳定在-90mV,已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但离子分布状态尚未恢复。此期,由于膜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激活了Na+-K+泵,通过耗能,将在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进入膜内的Na+泵出膜外,K+泵回膜内,恢复静息状态时Na+和K+的膜内外浓度。Ca2+逆浓度差外运与Na+顺浓度差内流相耦联,形成Na+-Ca2+交换的能量仍由Na+-K+泵提供。Na+-K+转运和Na+-Ca2+交换都是生电性的,几种离子跨膜转运的结果,最终使此期的膜电位保持在静息水平电位。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一次心动周期内,心室腔内压力高低、容积大小、瓣膜开关及血流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左心室的一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和舒张两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若干期或时相,通常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一...

问答题

简述心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原理。

参考答案: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与心肌细胞膜上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腺苷...

问答题

简述心迷走神经对心脏作用的原理。

参考答案: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ACh),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细胞内c...

问答题

何谓窦弓反射?其反射弧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窦弓反射是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受到牵张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和...

问答题

组织液生成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有效滤压、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淋巴回流。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

问答题

测量中心静脉压有何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中心静脉压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心脏射血能力强,能及时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右心...

问答题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有哪些因素?

参考答案: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主要有五种因素:(一)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当血量增加或容...

问答题

心脏为何不会发生强直收缩,而始终保持着自动的、有序缩舒活动?

参考答案:心脏能自动地进行有节律的舒缩活动主要取决于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即自动节律、传导性和兴奋性。心肌能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控...

问答题

何为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代偿间歇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答案:期前收缩后,往往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期,叫代偿间歇。代偿间歇形成机理为:由于期前兴奋也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因此,在紧...

问答题

为何讲用做功量评定心脏泵血功能意义更大?

参考答案:因为心脏收缩不仅仅是排出一定量的血液,而且还使这部分血液具有较高的压强能及较快的流速。在动脉压增高时,心脏要射出与原先同...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