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电泵转速、给水旁路调门、炉水循环泵出口调门、小溢流阀自动确保好用,点火前以上自动均应投入。
2、锅炉启动或停机过程中,当负荷低于35%BMCR时,储水箱水位在2350-6400mm之间时,锅炉启动系统处于炉水循环泵出口阀控制方式,炉水循环泵出水与主给水流量之和(既省煤器入口流量)保持在700t/h,随着蒸发量的增加(减少),主给水流量上升(下降)循环流量下降(上升)。储水箱水位在6700-7650mm之间时,通过小溢流阀开启来调节。
3、负荷在270MW以下由主给水旁路调节门来调节给水量;主给水流量超过270MW时当给水旁路调节门开至80%以上时,开启主给水电动阀,关闭主给水旁路调节门;在进行给水管道和给水泵的切换时,应密切注意减温水流量、给水流量及中间点温度的变化 ,防止汽温大幅波动。
4、投退油枪、启停磨、开关高低旁和汽机调门时应缓慢,相互协调好,防止虚假水位造成储水箱水位大幅波动,储水箱水位低至1800mm炉水循环泵跳闸。
5、在湿态工况下,如遇磨煤机突然跳闸、高低旁突然自开关等异常,储水箱水位大幅波动自动调整不及时,应立即切除电泵转速、给水调门自动,加大给水,保证给水流量和储水箱水位,待稳定后再缓慢减小给水,投入自动。
6、电动给水泵启动后的转速初始值不应太大,逐渐加大上水流量, 及时投入电动给水泵转速自动;在各种情况下操作电泵转速应平稳,保证电泵安全、连续运行,防止电泵超负荷运行而引起电泵跳闸。
7、启动第二台磨之前应检查有一台汽泵备用(转速控制转锅炉且出口门开启), 严格按启动操作票要求负荷升至90MW时并入该汽泵。
8、转干态运行后,给水自动尽量不要切手动调整,如自动失灵必须切手动时,因给水泵转速升降有速率限制,故改变给水泵转速要缓慢,防止过调。在给水调整的过程中,应保持锅炉的负荷与燃水比的对应关系,防止燃水比失调造成参数的大幅度波动。
9、当负荷低于270MW,投入减温水时,应注意防止减温水量过大造成省煤器入口水量过低MFT保护动作。
10、当一台汽泵跳闸时,立即将运行泵出力加至最大,若电泵联启并入可带70%额定负荷。若未联RB动作负荷降至50%额定负荷。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锅炉的蒸汽品质如何?

参考答案:蒸汽品质:钠<5μg/kg;二氧化硅 <15μg/kg;电导率(25℃)<0.20μS/cm;铁≤10μg/...

问答题

MFT中再热器保护如何实现的?

参考答案:校正后总煤量(1t燃油折2.07t煤)>40t/h且以下任一条件满足时触发MFT:(1)并网前高旁反馈小于3%或低旁任一...

问答题

高加跳闸后炉侧应注意什么(满负荷时)问题?对汽温和汽压、负荷影响程度?

参考答案:(1)三台高加抽汽量为317T/H,控制负荷≤600MW,主蒸汽流量≤1475.910t/h。高压加热器解列...

问答题

事故跳炉后,给水泵不立即投运,可以吗?是否可以直接上水?

参考答案:可以。可以直接上水,根据水冷壁和启动分离器内介质温度和金属温度控制上水流量,上水流量控制在150T/H,当启动分离器前受...

问答题

冷态冲洗和热态冲洗区别,合格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1)当储水箱出口水质达到以下要求,冷态冲洗结束可以点火:Fe<100μg/kg;PH≤9.2~9.5;电导...

问答题

磨煤机组合方式有没有特别要求?在前墙的磨组和后墙的磨组投运时燃烧有无差别,对汽温有无影响?火焰中心偏移如何调节?

参考答案:(1)要求:1、不允许隔层运行;2、不允许单侧燃烧器运行。(2)前后墙对气温影响不大。(3)火焰中心偏移通过调整二次风门...

问答题

启动时磨煤机在大于67T/H风量下暖磨,或暖磨时大量冷风进入炉膛,对燃烧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炉膛温度降低,使燃烧恶化。如果启动的下层磨煤机,会使火焰中心上移,着火距离拉长,火焰中心上移,严重时可能造成灭火事故。

问答题

分离器出口过热度范围是多少?

参考答案:过热度控制范围10-35度。

问答题

直流炉的启动膨胀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启动时,膨胀量过大将使锅内工质压力和启动分离器的水位难于控制,影响膨胀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1)启动分离器的位置。启动分...

问答题

如何实现汽水分离器湿态至干态的切换?

参考答案:直流炉一般在本生负荷下进行分离器的切分。当锅炉蒸发量小于本生点负荷时,启动分离器湿态运行,此时的控制对象是分离器的水位,...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