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教师展现教学美的技能包括课程审美化技能、语言审美化技能以及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
(1)课程审美化技能包括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两方面的审美化设计能力。前者是教师理解、发现课程内容的审美因素,在课程内容构思、传达中追求特定审美效应的能力;后者是教师依据一定的审美方式来策划、调整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形式及教师自身形象的能力。
(2)语言审美化能力一方面包括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规范化能力,即做到教学语言科学、准确、简练易懂,能给学生明快感。另一方面包括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处理能力,即善于融情入理、使教学语言的运用富于形象的生动性和情绪的感染力,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愉快和主动的兴趣,在形象记忆和情感交流中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
(3)艺术表现技能是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审美素养,是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落实美育的基本手段。艺术批评技能既能使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整体审美素养,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美的事物、艺术品进行合乎规律的鉴赏、判断,引导学生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由感性层次上升到感性与理性合理统一的层次。
培养教师展现教学美技能的途径是:
(1)培养教师的课程审美化设计能力,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从中提炼出潜在的审美因素,而且要求教师能够从外部因素(如时间、环境、手段及自身仪表形象等)着手进行审美构思、形象表现。它一方面要求摒弃单一知识训练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以便明确教师的课程审美化技能的培养方向;另一方面要求深入教学实践,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一套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自觉意识的课程审美化形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检验,由此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审美化设计能力。
(2)培养教师的语言审美化技能。首先有赖于教师自身思想情操、艺术素养、理论学识等的水平;其次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表现,因而它就离不开对生动活泼、机智幽默的语言的提炼和创造。经常阅读小说、诗歌,欣赏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留意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和生活中每一事物的呈现形式,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其自身语言审美化技能不断得到培养、提高的具体方式。
(3)培养教师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首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并善于捕捉每一变动中的审美信息,利用一定的艺术手段和工具来加以提炼、塑造,使之成为一定形象的存在。其次,应当注意激发教师自身的审美兴趣,在一定兴趣基础上促进教师艺术表现与批评技能的提高,使之得以体现教师个人的鲜明风格。再次,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素养和艺术修养,积累大量的审美和艺术实践经验,通过比较、鉴别和相互融通,逐步上升为理性的审美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师艺术批评能力。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必须具备哪些要素?为什么?

参考答案: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知识要素。一方面,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另...

问答题

简述胎儿美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对胎儿进行美育?

参考答案: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胎儿尽管还未出生,但他已具有感觉、记忆、情感、思想的能力,尤其是在母胎中7个月以后更是如此。根据胎儿的...

问答题

审美创造能力的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审美创造能力,是指审美主体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的能力。人的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问答题

为什么审美教育能够升华人的感性呢?

参考答案:升华既是指将人的感性从无意识的深处提升到表层,更是指将人的感性从兽性的层面提升到人性的层面,从生物学的水平提升到社会学的...

名词解释

爱美教育

参考答案:是指不仅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还应当培养学生从心底产生热爱美的情感。

名词解释

审美直觉感受能力

参考答案:是一种在特殊情感体验的状态下,迅速地、完整地领悟事物本质的能力,它包括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和审美领悟等多种能力,它的发生成...

名词解释

游戏一艺术美育

参考答案:是指借助于游戏、讲童话故事、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媒介对儿童进行的审美教育。

名词解释

审美愉悦的易变性

参考答案:是指审美感知愉悦与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相比较而言,是不持久的,易变化的。

名词解释

理性的冲动

参考答案:这是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的,指的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一种精神状态。人在这种状态下,受到必然的支配和理性的压抑...

多项选择题

A.内在审美素养
B.外在审美素养
C.健康人格的魅力
D.审美技能素养
E.形象美的设计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