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石涛《画语录》立志既幽深窈渺,造语又玄奥晦涩,传画家不传之秘。《画语录》开篇即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著名的“一画论”。

现在,凡研究石涛和他绘画的人,都会试图对“一画论”做出自己的解释。有的说得很浅显,认为“一画”就是用来造型的一根线条。这无疑没有深刻领略石涛艺术思想的丰富内涵。有的说得很深奥,运用儒、释、道的经典旁征博引,一般读者又很难弄得很清楚。在各家对“一画论”林林总总的解释中,我认为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解释最为确当,也最为透彻。他引用《老子》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画”不止是“一条横线”的意思,也是“最原始最完整的线”的意思,是“最上大法也”。他认为,和世界文化相比,西方喜散,分析事物、定立法则愈来愈细,见散而不知归,发展下去,足以毁灭艺术。石涛“立法”,有“念朴”之心,不忘“太古无法”之时“太朴不散”的本真浑朴之气。他说:“以一法贯众法者,慎法立而朴远,愈散愈纷,愈形而下而忘乎源本,则俗法魔道盛而夺大朴真法矣。”我以为,他的这段话说得很精彩。我们试看石涛本人的书画作品,无不淋漓生动,笔情纵恣,磊磊落落,直写胸臆,这应当是对他的“一画论”最好的诠释。有人说石涛的画法是“以法法无法,以无法法法”,这也就是石涛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

“一画论”是石涛绘画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其艺术哲学的核心。石涛认为,“夫画者,从于心者也。”“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我的理解:石涛所说的“一画”,如同是画家的心电图,它从心生出,是画家心性的流露。而且,画家的学识修养、技艺训练,以及他对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的感悟,甚至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风气、人生际遇等等,各种显露的、隐含的、自觉的、不自觉的,一切尽在一画之中,一画便是一切。一画未出之时,所有这些都是存在于画家心中的浑沌的“太朴”,一画既出,则“太朴散矣”,静止的、原始的状态被打破,而将画家心中浑沌的“太朴”运行为具体而微的纸上的形象,主宰其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便是这“无法之法”的“一画之法”。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填空题

宋代为奖励书画,将绘画纳入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内,命()为书画两学博士,创中国教育史之先例。

参考答案:米芾

填空题

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说的四格是神、()、()、()。

参考答案:妙;能;逸

填空题

荆浩的山水画论中的“二病”是指()与()。

参考答案:有形病;无形病

填空题

宗炳的《画山水序》与()是山水画论的开端。

参考答案:王微的《叙画》

判断题

“心师造化”论是姚最提出来的,正确阐明了画家与所表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唯物主义艺术反映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

判断题

清代绘画理论有代表性的是:以王原祁为代表的革新思想;恽格的“摄情”说;金农、郑板桥的重创造的艺术观。

参考答案:

判断题

“存形莫善于画”是陆机的观点。

参考答案:

判断题

“解衣般礴”论是由老子提出来的。

参考答案:

判断题

明代王履的《华山图序》中论述了师造化与师古人的观点。

参考答案:

判断题

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与“书画用笔同法”论。

参考答案: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