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子母之性,爱也;臣主之权,策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国?明主者通于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于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心毅,则憎心见于下;易诛,则妄杀加于人。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于上;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参考答案:

翻译:慈母对于幼子的爱是任何其他的爱都无法超过的。但是孩子有不良行为,就得让他受老师管教;有了重病,就得让他就医治疗。不受老师管教,就会犯法受刑:不就医治疗,就会临近死亡。母子之间的天性,是爱;君臣之间虑的,是近利远害。母亲尚且不能用爱来保全家庭,君主怎能用爱来维护国家呢?明君通晓富国强兵的办法,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慎重地处理政事,就是富国强兵的方法。君主应该严明法令,明察计谋。法令严明,内部就没有动荡叛乱的祸患;计谋得当,对外就没有国破为虏的灾难。所以保全国家不是靠的仁义道德。讲究仁义道德,也就是要博爱慈惠并轻视财利;为人暴戾,也就是心地残忍并轻易杀伐。博爱慈惠,就不会下狠心;轻视财利,就乐善好施。心地残忍,憎恶态度就会在下属面前暴露;轻易杀伐,就会胡乱地屠戮无辜。不下狠心,就会赦免许多该受处罚的人;乐善好施,就会赏赐许多没有功劳的人。憎恶态度表露出来,就会使臣民怨恨君主;胡乱地屠戮无故,民众就会背叛君主。所以仁人处在君位上,臣下就会胡作非为而轻易犯法,以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君主的恩惠;暴人处在君位上,法令就会妄行,君臣就会离心离德,民众就会怨声载道而产生叛乱心理。所以说:仁爱和残暴,二者都能导致国家灭亡。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错误?
原文: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参考答案:译文: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没听到过道理。贤明的人与人民一起耕作养活自己,一面烧火...

问答题

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错误?
原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觽。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参考答案:译文: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宝爱的很多;士不出生在秦,但愿意效忠的很多。现在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

问答题

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错误?
原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参考答案: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情况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失意...

问答题

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错误?
原文:(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参考答案:译文:渔人既然出来了,就的得到了一条船,于是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一处一处地做了标志。到了武陵郡,找到了太守,报告了这个(情...

问答题

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魏其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之,莫能。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参考答案:"谢"动词一般用法,推托有病;"说":一般用法,游说;"来":一般用法,到来;"富贵":使动用法,使......富贵;"...

问答题

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臵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参考答案:"之":助词;"之齐语":名词活用动词,说齐国的语言;"傅":名词作动词,作师傅;"虽日":名词作状语,虽然每日;"谁"...

问答题

给下列古文加标点,并说明黑体字意义,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弃市。上大怒曰:"人亡道,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廷尉当。   
 

参考答案: "当":动词一般用法,应当;"乃":副词,于是,就; "族":宗族,"谢":谢意;"许"赞许。

名词解释

读如、读若

参考答案:用来注音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

名词解释

之言、之为言、之犹言

参考答案:一般用音义相同的词语来训释。

名词解释

读为、读曰

参考答案:注明音读的,一般用本字注明假借字。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