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做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由于学前儿童正处于个性,尤其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最初时期,他们的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他们常常通过观察来学习,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是在熏染和生成中完成的,对各种影响容易接受或模仿,更多依赖外部评价来评价自我,因此,更需要成人从正面加以引导。    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所谓积极的方式,即我们在希望学前儿童做一件事情而不是做另外一件事情、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做而不是按照那样的方式去做的时候,我们直接告诉学前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去做什么。这有利于儿童学会如何正确做事,许多孩子的错误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做事而导致的。
(2)创设积极的环境。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看,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社会行为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本身就有消极(熏染)意义上的良好和积极(生成)意义上的良好。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指的是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积极意义指教师创设的条件、机会能够影响学前儿童活动的方式,通过学前儿童的活动方式间接地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行为。
(3)树立榜样。榜样可以作为积极的环境的一部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有的地位和价值。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学前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的,因此,榜样示范对学前儿童来说非常有效。榜样示范主要示范的是良好的社会行为,学前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学习。研究表明不同的榜样对儿童学习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榜样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同伴的榜样、成人的榜样、文学作品中的榜样等等
(4)以鼓励表扬为主。教师对学前儿童的优点与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明确是非、增强自信。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体的智能各具特点,都有其优势领域和强于别人的方面。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每个学前儿童的独特优点,多元化地评价每个学前儿童。同时,教师还要看到每个学前儿童的进步,多采用纵向评价,使学前儿童一直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但要注意的是,鼓励和表扬不能太频繁。过于频繁的鼓励和表扬会降低激励人的能量。
当然,以鼓励表扬为主,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批评在修正学前儿童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批评要以尊重和肯定为前提,要让学前儿童意识到,老师批评我不是否定我,而是还有一些方面需要修正,老师还是爱我的。另外要注意的是,批评要分场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要采用不同方式的批评。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试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答案:为促使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发展社会性,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游戏...

问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参考答案:生活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当尽可能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基于儿童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并能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内...

问答题

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的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

问答题

简述应用行为评价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行为评价法的运用需要注意:(1)根据正面教育原则,行为评价法应以表扬为主,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进行正向引导。(2)行为评...

问答题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取得家长的信任。(2)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

问答题

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的总目标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社会领域提出以下总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

问答题

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

参考答案: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

填空题

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

参考答案:潜移默化

填空题

()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参考答案:共情训练法;类似情绪

填空题

()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学前儿童对某些()的内容时,常常采用讲述的方法。

参考答案:讲述法;不便直接感知或无法直接感知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