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原理:
①几乎所有的真核基因mRNA分子的3´-末端都有一段poly(A)尾巴。因此,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可按mRNA为模板,以oligo(dT)为引物合成出cDNA拷贝;
②根据mRNA分子3´-端序列结构分析,在这段poly(A)序列起点碱基之前的两个碱基,除了倒二位的碱基为A的情况之外,只能有12种可能的排列组合;
③根据上述mRNA分子结构特征设计的,用以反转录mRNA合成第一链cDNA的下游引物,共12种,其通式为:5´-T11MN或5´-T12MN。每一种此类人工合成的3´-端锚定引物,都能够把总mRNA群体的1/12分子反转录成mRNA-cDNA杂种分子。因此,用5´-T11MN引物或5´-T12MN引物,可以将整个mRNA群体在cDNA水平上,分成大致相等的位序列结构不同的12个分亚群体。
④由于3´-端锚定引物合成的第一链cDNA群体中,代表某一特定细胞类型或发育阶段的mRNA种的含量是相当低的,所以要把一种只在某一发育阶段或某种细胞类型中表达、而在另一发育阶段或某种细胞类型中不表达的目的基因分离出来,就需要进行PCR扩增,因此在DDRT-PCR反应中还需5´-端随机引物。
优点:
①可以同时比较多个样品间基因表达的差异;
②可以同时检测到“上游”及“下游”基因;
③检测的灵敏度高,所需样品少,一些低丰度的mRNA亦可被检测出来;
④结合使用PCR和序列胶电泳分析两项技术,使本法更加简单方便。
缺点:
①假阳性比较高,通常可高达50%-70%;
②扩增条带的分子长度比较短小;
③工作量大。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何为DNA克隆?其主要的实验步骤。

参考答案:DNA克隆又称基因克隆,是指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克隆载体上形成重组DNA分子群体,并转化到寄主细胞中进行复制,以便于分离纯化...

问答题

20世纪70年代诞生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是什么?

参考答案:理论基础:①在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明确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②在50年代揭示了DNA...

问答题

打算将一个 cDNA 克隆到一个表达载体,以便在 E.coli 中大量制备相应的蛋白质。这个cDNA 的两侧具有 BamHI的位点,因此计划将它从 BamHI的位点插入载体中。实验严格地按照克隆手册中的方法进行:载体用 BamHI切割以后,立即用碱性磷酸酶处理除去 5’磷酸;接着将处理过的载体同用 BamHI切割的 cDNA 片段混合,加入 DNA连接酶后进行温育,连接之后,将 DNA 同已处理过的可以接受 DNA的细菌感受态细胞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涂布在加有抗生素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由于载体上带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所以,转化的细菌能够存活。实验中同时设置了 4 个对照: 
对照1:   将未同任何载体接触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2:   将未切割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3:   将经切割(但未用碱性磷酸酶处理)并用连接酶连接(但没有cDNA片段)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4:   将经切割(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过)并用 DNA连接酶连接(但没有cDNA片段)的载体转化过的细
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在进行第一次实验时,感受态细胞不是自己制备的,结果,在所有的平板上都长出了多到无法计数的菌落(表 2)。在第二次实验中,自己制备感受态细胞,但这一次,所有的平板上都没有菌落生长(表 2)。接着又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这次得到了转化子(表 2)。从实验平板上挑出 12 个菌落,分离了质粒 DNA,并用 BamHI进行切割,其中 9个克隆产生大小同载体一样的单一的一条带,另三个克隆中切出一个cDNA 片段,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为什么要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载体?

参考答案: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载体,以除去 5’磷酸,可防止载体自身连接。载体的重新连接,可以产生很高的带有载体而没有插入物...

问答题

打算将一个 cDNA 克隆到一个表达载体,以便在 E.coli 中大量制备相应的蛋白质。这个cDNA 的两侧具有 BamHI的位点,因此计划将它从 BamHI的位点插入载体中。实验严格地按照克隆手册中的方法进行:载体用 BamHI切割以后,立即用碱性磷酸酶处理除去 5’磷酸;接着将处理过的载体同用 BamHI切割的 cDNA 片段混合,加入 DNA连接酶后进行温育,连接之后,将 DNA 同已处理过的可以接受 DNA的细菌感受态细胞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涂布在加有抗生素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由于载体上带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所以,转化的细菌能够存活。实验中同时设置了 4 个对照: 
对照1:   将未同任何载体接触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2:   将未切割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3:   将经切割(但未用碱性磷酸酶处理)并用连接酶连接(但没有cDNA片段)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4:   将经切割(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过)并用 DNA连接酶连接(但没有cDNA片段)的载体转化过的细
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在进行第一次实验时,感受态细胞不是自己制备的,结果,在所有的平板上都长出了多到无法计数的菌落(表 2)。在第二次实验中,自己制备感受态细胞,但这一次,所有的平板上都没有菌落生长(表 2)。接着又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这次得到了转化子(表 2)。从实验平板上挑出 12 个菌落,分离了质粒 DNA,并用 BamHI进行切割,其中 9个克隆产生大小同载体一样的单一的一条带,另三个克隆中切出一个cDNA 片段,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对照3 和4 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对照3 是检查切割载体的末端是否同预期的一样,以及连接酶是否具有活性。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制备物(或是所用的缓冲...

问答题

打算将一个 cDNA 克隆到一个表达载体,以便在 E.coli 中大量制备相应的蛋白质。这个cDNA 的两侧具有 BamHI的位点,因此计划将它从 BamHI的位点插入载体中。实验严格地按照克隆手册中的方法进行:载体用 BamHI切割以后,立即用碱性磷酸酶处理除去 5’磷酸;接着将处理过的载体同用 BamHI切割的 cDNA 片段混合,加入 DNA连接酶后进行温育,连接之后,将 DNA 同已处理过的可以接受 DNA的细菌感受态细胞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涂布在加有抗生素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由于载体上带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所以,转化的细菌能够存活。实验中同时设置了 4 个对照: 
对照1:   将未同任何载体接触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2:   将未切割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3:   将经切割(但未用碱性磷酸酶处理)并用连接酶连接(但没有cDNA片段)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4:   将经切割(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过)并用 DNA连接酶连接(但没有cDNA片段)的载体转化过的细
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在进行第一次实验时,感受态细胞不是自己制备的,结果,在所有的平板上都长出了多到无法计数的菌落(表 2)。在第二次实验中,自己制备感受态细胞,但这一次,所有的平板上都没有菌落生长(表 2)。接着又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这次得到了转化子(表 2)。从实验平板上挑出 12 个菌落,分离了质粒 DNA,并用 BamHI进行切割,其中 9个克隆产生大小同载体一样的单一的一条带,另三个克隆中切出一个cDNA 片段,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影响第二次实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对照2 的作用何在?

参考答案:如果用未切割的载体转化细胞得不到菌落,也是由于某种错误所致。这也有几种可能性。其一是感受态细胞制备得不合适,因而不能摄取...

问答题

打算将一个 cDNA 克隆到一个表达载体,以便在 E.coli 中大量制备相应的蛋白质。这个cDNA 的两侧具有 BamHI的位点,因此计划将它从 BamHI的位点插入载体中。实验严格地按照克隆手册中的方法进行:载体用 BamHI切割以后,立即用碱性磷酸酶处理除去 5’磷酸;接着将处理过的载体同用 BamHI切割的 cDNA 片段混合,加入 DNA连接酶后进行温育,连接之后,将 DNA 同已处理过的可以接受 DNA的细菌感受态细胞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涂布在加有抗生素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由于载体上带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所以,转化的细菌能够存活。实验中同时设置了 4 个对照: 
对照1:   将未同任何载体接触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2:   将未切割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3:   将经切割(但未用碱性磷酸酶处理)并用连接酶连接(但没有cDNA片段)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4:   将经切割(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过)并用 DNA连接酶连接(但没有cDNA片段)的载体转化过的细
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在进行第一次实验时,感受态细胞不是自己制备的,结果,在所有的平板上都长出了多到无法计数的菌落(表 2)。在第二次实验中,自己制备感受态细胞,但这一次,所有的平板上都没有菌落生长(表 2)。接着又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这次得到了转化子(表 2)。从实验平板上挑出 12 个菌落,分离了质粒 DNA,并用 BamHI进行切割,其中 9个克隆产生大小同载体一样的单一的一条带,另三个克隆中切出一个cDNA 片段,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你如何看待第一次的实验结果?对照 1 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如果仅是细胞本身就能产生菌落,意味着发生了某种错误,这有几种可能性。首先是错误地选用了带有克隆载体并具有抗生素抗性的细胞...

问答题

λYES(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载体)是构建 cDNA 文库的高效载体,这种载体是λ噬菌体基因组与一个在大肠杆菌和酵母中都能复制的质粒巧妙结合而成,它兼有病毒和质粒载体的优点。cDNA 被插入载体的质粒部分,然后它能在体外被包装入病毒颗粒中,包装起来的载体感染大肠杆菌的效率比质粒本身要高得多。一旦进入了大肠杆菌,λYES中的质粒序列能够被诱导重组出λ基因组,并进行独立复制,这就可以从质粒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进一步的遗传操作。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克隆效率,载体用只有一个切点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XhoI(5’-C十 TCGAG)进行切割,然后在 dTTP 存在的情况下,同 DNA 聚合酶一起进行温育。将一种具有平末端的双链 cDNA 同一段含由两段寡聚核苷酸组成的双链寡聚核苷酸接头连接起来,这两段寡聚核苷酸的序列是:5’—CGAGATTTACC 和5’—GGTAAATC,它们的 5’端都是磷酸。然后将载体和 cDNA混合并连接在一起。采用这种方法用 2μg的7载体和 0.1μg 的 cDNA,构建了一个有 4×10 个克隆的 cDNA 文库。能够用XhoI从重组质粒中切出cDNA 吗?

参考答案:修饰的载体末端同接头分子的连接可在载体和cDNA的两个结合处重新产生XhoI的识别位点(CTCGAG),因此,可用Xho...

问答题

λYES(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载体)是构建 cDNA 文库的高效载体,这种载体是λ噬菌体基因组与一个在大肠杆菌和酵母中都能复制的质粒巧妙结合而成,它兼有病毒和质粒载体的优点。cDNA 被插入载体的质粒部分,然后它能在体外被包装入病毒颗粒中,包装起来的载体感染大肠杆菌的效率比质粒本身要高得多。一旦进入了大肠杆菌,λYES中的质粒序列能够被诱导重组出λ基因组,并进行独立复制,这就可以从质粒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进一步的遗传操作。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克隆效率,载体用只有一个切点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XhoI(5’-C十 TCGAG)进行切割,然后在 dTTP 存在的情况下,同 DNA 聚合酶一起进行温育。将一种具有平末端的双链 cDNA 同一段含由两段寡聚核苷酸组成的双链寡聚核苷酸接头连接起来,这两段寡聚核苷酸的序列是:5’—CGAGATTTACC 和5’—GGTAAATC,它们的 5’端都是磷酸。然后将载体和 cDNA混合并连接在一起。采用这种方法用 2μg的7载体和 0.1μg 的 cDNA,构建了一个有 4×10 个克隆的 cDNA 文库。载体和cDNA分子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提高产生重组 DNA分子的效率?

参考答案:载体和cDNA修饰之后,载体分子只能同cDNA分子连接,反之亦然。由于限制了载体自身的连接,从而大大提高了形成重组体分子...

问答题

λYES(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载体)是构建 cDNA 文库的高效载体,这种载体是λ噬菌体基因组与一个在大肠杆菌和酵母中都能复制的质粒巧妙结合而成,它兼有病毒和质粒载体的优点。cDNA 被插入载体的质粒部分,然后它能在体外被包装入病毒颗粒中,包装起来的载体感染大肠杆菌的效率比质粒本身要高得多。一旦进入了大肠杆菌,λYES中的质粒序列能够被诱导重组出λ基因组,并进行独立复制,这就可以从质粒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进一步的遗传操作。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克隆效率,载体用只有一个切点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XhoI(5’-C十 TCGAG)进行切割,然后在 dTTP 存在的情况下,同 DNA 聚合酶一起进行温育。将一种具有平末端的双链 cDNA 同一段含由两段寡聚核苷酸组成的双链寡聚核苷酸接头连接起来,这两段寡聚核苷酸的序列是:5’—CGAGATTTACC 和5’—GGTAAATC,它们的 5’端都是磷酸。然后将载体和 cDNA混合并连接在一起。采用这种方法用 2μg的7载体和 0.1μg 的 cDNA,构建了一个有 4×10 个克隆的 cDNA 文库。说明怎样处理载体和 cDNA 分子,才能把它们连接到一起。处理过的载体本身能自连吗?cDNA呢?

参考答案:把XhoI切割的载体DNA与dTTP和DNA聚合酶一起温育,使每个末端都加上一个T:5’—CT ...

问答题

λYES(酵母—大肠杆菌穿梭载体)是构建 cDNA 文库的高效载体,这种载体是λ噬菌体基因组与一个在大肠杆菌和酵母中都能复制的质粒巧妙结合而成,它兼有病毒和质粒载体的优点。cDNA 被插入载体的质粒部分,然后它能在体外被包装入病毒颗粒中,包装起来的载体感染大肠杆菌的效率比质粒本身要高得多。一旦进入了大肠杆菌,λYES中的质粒序列能够被诱导重组出λ基因组,并进行独立复制,这就可以从质粒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进一步的遗传操作。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克隆效率,载体用只有一个切点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XhoI(5’-C十 TCGAG)进行切割,然后在 dTTP 存在的情况下,同 DNA 聚合酶一起进行温育。将一种具有平末端的双链 cDNA 同一段含由两段寡聚核苷酸组成的双链寡聚核苷酸接头连接起来,这两段寡聚核苷酸的序列是:5’—CGAGATTTACC 和5’—GGTAAATC,它们的 5’端都是磷酸。然后将载体和 cDNA混合并连接在一起。采用这种方法用 2μg的7载体和 0.1μg 的 cDNA,构建了一个有 4×10 个克隆的 cDNA 文库。

在此过程中,载体分子转变成重组体的频率是多少(每对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 660Da)?

参考答案:2μg中,载体分子的数目是:4.2×1010因为这些载体分子得到了 4×10 的重组体,所以产生重组体的效率大约是...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