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X 纠错

A. pBR322
B.ColEl
C.pSCl01
D.pUCl8

参考答案: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填空题

克隆基因的主要目的有四个:(1)();  (2)(); (3)();  (4)()。

参考答案:扩增DNA;获得基因产物;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改良生物的遗传性

填空题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在()上发表了题为:“将新的遗传信息插入 SV40 病毒 DNA 的生物化学方法:含有λ噬菌体基因和 E.coli 半乳糖操纵子的环状 SV40 DNA”的论文,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这一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他们并没有()。

参考答案:1972;P.Berg;Proc.Natl.Acad.Sci.USA;证明体外重组的 DNA 分子具有生物学功能

填空题

基因克隆中三个基本要点是:();()和()。

参考答案:克隆基因的类型;受体的选择;载体的选择

填空题

基因工程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1)(),(2)()。

参考答案:分子水平上的操作;细胞水平上的表达

填空题

Cohen 等在()年构建了第一个有功能的重组 DNA分子。

参考答案:1973

填空题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人类可以通过()、()和()等三种主要生产方式,大量取得过去只能从组织中提取的珍稀蛋白,用于研究或治病。

参考答案:细菌发酵;真核细胞培养;真核细胞培养

填空题

基因工程是()年代发展起来的遗传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使人们从简单地利用现存的生物资源进行诸如发酵、酿酒、制醋和酱油等传统的生物技术时代,走向()的时代。

参考答案:70;按人们的需要而定向地改造和创造具有新的遗传性品种

问答题

我们实验室研究生做了一个如下的实验:将pdc基因(丙酮酸脱羧酶)克隆到pUC18载体中,以便在E.coli TOP10中表达,这个pdc基因两侧具有BamHI的位点,因此计划将它从BamHI的位点插入载体中。实验严格按分子克隆实验手册中进行:载体用BamHI切割后,立即用碱性磷酸酶处理,接着将处理过的载体同用BamHI切割的pdc基因混合,加入T4连接酶进行温育,连接后,将DNA同处理过的可以接受外源DNA的E.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涂布在加有氨苄青霉素、IPTG和x-gal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 
实验中同时设置了4个对照: 
对照1:将未同任何载体接触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2:将未切割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3:将经切割(但未用碱性磷酸酶处理)并用T4连接酶连接(但没有pdc基因)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4:将经切割(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过)并用T4连接酶连接(但没有pdc基因)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在进行第一次实验时,感受态细胞不是自己制备的,结果,在所有的平板上都长出了多到无法计数的菌落(见下表1)。在第二次实验中,自己制备感受态细胞,但这一次,所有的平板上都没菌落生长(见下表1)。接着又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这次得到了转化子(见下表1)。从实验平板上挑出12个菌落,分离质粒DNA,并用BamHI进行切割,其中9个克隆产生大小同载体pUC18一样的单一的一条带,另3个克隆中切出一个pdc基因,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第三次实验如何进行转化子的挑选?并说明其原理?

参考答案:第三次试验挑选白色菌落为重组克隆。其原理是pUC18载体LacZ’和受体菌E.coli TOP10的LacZ△...

问答题

我们实验室研究生做了一个如下的实验:将pdc基因(丙酮酸脱羧酶)克隆到pUC18载体中,以便在E.coli TOP10中表达,这个pdc基因两侧具有BamHI的位点,因此计划将它从BamHI的位点插入载体中。实验严格按分子克隆实验手册中进行:载体用BamHI切割后,立即用碱性磷酸酶处理,接着将处理过的载体同用BamHI切割的pdc基因混合,加入T4连接酶进行温育,连接后,将DNA同处理过的可以接受外源DNA的E.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涂布在加有氨苄青霉素、IPTG和x-gal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 
实验中同时设置了4个对照: 
对照1:将未同任何载体接触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2:将未切割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3:将经切割(但未用碱性磷酸酶处理)并用T4连接酶连接(但没有pdc基因)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4:将经切割(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过)并用T4连接酶连接(但没有pdc基因)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在进行第一次实验时,感受态细胞不是自己制备的,结果,在所有的平板上都长出了多到无法计数的菌落(见下表1)。在第二次实验中,自己制备感受态细胞,但这一次,所有的平板上都没菌落生长(见下表1)。接着又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这次得到了转化子(见下表1)。从实验平板上挑出12个菌落,分离质粒DNA,并用BamHI进行切割,其中9个克隆产生大小同载体pUC18一样的单一的一条带,另3个克隆中切出一个pdc基因,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pUC18表达的是pdc基因融合蛋白还是纯pdc基因产物?为什么?

参考答案:pUC18载体表达的产物是pdc基因的融合蛋白,因为在pUC18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后有一段lacZ’片段,它是β-半乳糖苷...

问答题

我们实验室研究生做了一个如下的实验:将pdc基因(丙酮酸脱羧酶)克隆到pUC18载体中,以便在E.coli TOP10中表达,这个pdc基因两侧具有BamHI的位点,因此计划将它从BamHI的位点插入载体中。实验严格按分子克隆实验手册中进行:载体用BamHI切割后,立即用碱性磷酸酶处理,接着将处理过的载体同用BamHI切割的pdc基因混合,加入T4连接酶进行温育,连接后,将DNA同处理过的可以接受外源DNA的E.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混合。最后将混合物涂布在加有氨苄青霉素、IPTG和x-gal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 
实验中同时设置了4个对照: 
对照1:将未同任何载体接触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2:将未切割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3:将经切割(但未用碱性磷酸酶处理)并用T4连接酶连接(但没有pdc基因)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对照4:将经切割(并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过)并用T4连接酶连接(但没有pdc基因)的载体转化过的细菌细胞涂布在培养平板上。 
在进行第一次实验时,感受态细胞不是自己制备的,结果,在所有的平板上都长出了多到无法计数的菌落(见下表1)。在第二次实验中,自己制备感受态细胞,但这一次,所有的平板上都没菌落生长(见下表1)。接着又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这次得到了转化子(见下表1)。从实验平板上挑出12个菌落,分离质粒DNA,并用BamHI进行切割,其中9个克隆产生大小同载体pUC18一样的单一的一条带,另3个克隆中切出一个pdc基因,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为什么要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载体?

参考答案:用碱性磷酸酶处理载体以除去5’磷酸,可防止载体自连。载体的重新连接,可以产生很高的带有载体而没有插入物的菌落...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