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了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摘自朱光潜《谈美》

参考答案:

对于极客观的东西,它们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情趣、性格的差异呈现出迥异的面目,其主观成分的缘由是观者的主观色彩知觉。对于文中的客观事物古松,木商、植物学家、画家三种人群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主观色彩认知——实用态度、科学态度、美感态度;比如,对于生活中极客观的茶壶,实用主义者研究它的生活实用价值,可以用来泡茶、解决口渴问题。商人会考虑到做茶壶买卖是否会带来利益;养生家会考虑茶壶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其化学成分,用此类茶壶泡茶是否有益身体健康;艺术家则会倾注于茶壶本身,不计实用、不推求关系、条理和因果,只是直觉地感知它的形式、花样、颜色的优美。
观者从多种不同的角度,用三种不同的感知——实用态度、科学态度、美感态度,使得客观东西的形象带有主观色彩。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古松虽只是一件事物,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首诗,我们俩艺术手腕尽管不分上下,你的诗和画与我的诗和画相比较,却有许多重要的异点。这是什么缘故呢了这就由于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摘自朱光潜《谈美》

作者为什么说“(园里)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

参考答案:因为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客观存在的,另一半将随着观者的性格情趣、观点态度而展示出不同的面目。

问答题

踏莎行
[明]沈宜修
君庸①屡约归期,无定,忽尔梦归,觉后不胜悲感。赋此寄情。
粉箨②初成,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
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相逢,此生拚却愁消尽。
【注】①君庸,作者之弟。②粉箨,指竹笋上一片片粉色的皮壳。

作者为什么说“不如休想再相逢”?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参考答案:下片运用“鱼传尺素”的典故,写弟弟屡约归期,又无法如约而归的无奈思念。词人所说的“不如休想再相逢”一语,用的是反语的手法...

问答题

踏莎行
[明]沈宜修
君庸①屡约归期,无定,忽尔梦归,觉后不胜悲感。赋此寄情。
粉箨②初成,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
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相逢,此生拚却愁消尽。
【注】①君庸,作者之弟。②粉箨,指竹笋上一片片粉色的皮壳。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参考答案:词的上片首先通过写梦醒后所见的粉箨、蔷薇和池草,昭示春天将逝,时光飞驶,借景抒发多年未见弟弟的思亲之情;后两句直抒胸臆,...

问答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

问答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同:孤独。异:韦应物的孤独是淡淡的,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动静中体现恬淡自适的情怀。赵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凉的,表现了自己...

问答题

山寺夜起
江浞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参考答案:①山中月亮升起,溪烟升腾,霜天明澈,诗人珍惜这山中美景,不忍睡去;②诗人留宿山寺,面对眼前景色,触景生情,不禁生起&ld...

问答题

山寺夜起
江浞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参考答案:三、四两句写出了溪烟的洁白飘渺的特点。①运用白描的手法,准确地写出了溪烟烟色像白云,流动起来虚无飘渺的特点;②诗人通过写...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颈联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借“瘴云墨”,营造出桂岭环境的不堪;“水如天”写出洞庭春色的别样,两地反差之大,写出...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一身”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万死”表现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空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

问答题

今日青年之弱点
章太炎
现在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因为大凡作一件事情、在起初的时候,很不容易区别谁为杰出之士,必须历练许多困难,经过相当时间,然后才显得出谁为人才。其所造就方才可靠。近来一般人士皆把事情看得容易,亦有时凑巧居然侥幸成功。他们成功既是侥幸得来.因之他们凡事皆想侥幸成功。但是天下事那有许多侥幸呢?于是乎一遇困难.即刻退却。所以近来人物一时侥幸成功,则誉满天下;一时遇着困难废然而返,则毁谤丛集。譬如辛亥革命侥幸成功,为时太速。所以当时革命诸人多半未经历练,真才不易显出。诸君须知凡侥幸成功之事。便显不出谁是勇敢。谁是退却,因之杂乱无章,遂无首领之可言。假使当时革命能延长时间三年,清廷奋力抵抗,革命诸人由那艰难困苦中历练出来,既无昔日之侥幸成功,何至于有今日之纷纷退却。又如孙中山之为人.私德尚好.就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实是他的最大弱点。现在青年只有将这个弱点痛改,遇事宜慎重,决机宜敏速,抱志既极坚确,观察又极明了,则无所谓侥幸退却.只有百折千回以达吾人最终之目的而已。
现在青年第二个弱点,就是妄想凭藉已成势力。本来自己是有才能的,因为要想凭籍已成势力,就将自己原有之才能皆一并牺牲,不能发展。譬如辛亥革命,大家皆利用袁世凯推翻清廷,后来大家都上了袁世凯的当。历次革命之利用陆荣廷岑春暄,皆未得良好结果。若使革命诸人听由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做去,旗帜鲜明,宗旨确定,未有不成功的。你们的少年中国学会,主张不利用已成势力我是很赞成的。不过已成势力,无论大小,皆不宜利用。宗旨确定,向前做去,自然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天多似一天.那力量就不小了。惟最要紧的须要耐得过这寂寞的日子.不要动那凭藉势力的念头.
现在青年的第三个弱点,就是虚慕文明。虚慕那物质上的文明。其弊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虚慕那人道主义,也是有害的。原来人类性质,凡是能坚忍的人,都是含有几分残忍性。不过他时常勉强抑制,不易显露出来。有时抑制不住,那残忍性质便和盘托出。譬如曾文正破九江的时候,杀了许多人,所杀者未必皆是洪杨党人,那就是他的残忍性抑制不住的表示,也就是他除恶务尽的办法。这次欧洲大战.死了多少人,用了若干钱,直到德奥屈服,然后停战。我们试想欧战四年中,死亡非不多,损失非不大。协约各国为甚么不讲和呢?这就是欧美人做事彻底的表现,也就是除恶务尽的办法。现在中国是煦煦为仁的时代.既无所谓坚忍,亦无所谓残忍,当道者对于凶横蛮悍之督军,卖国殃民之官吏,无不包容之奖励之,决不妄杀一个,是即所谓人道主义。今后之青年做事皆宜彻底.不要虚慕那人道主义。
现在青年第四个弱点,就是好高骛远。在求学时代。都以将来之大政治家自命.并不踏踏实实去求学问。在少年时代,偶然说几句大话,将来偶然成功,那些执笔先生就称他为少年大志。譬如郑成功做了一篇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的八股,中有汤武证诛,亦洒扫也;尧舜揖让,亦进退也;小子当之,有何不可数语。不过偶然说几句话而已,后人遂称他为少年有大志。故现在青年之好高骛远.在青年自身当然亟应痛改。即前辈中之好以(少年有大志)奖励青年者,亦当负咎。我想欧美各国青年在求学时代.必不如中国青年之好高骛远。大家如能踏踏实实去求学问。始足与各国青年相竞争于二十世纪时代也。

通观材料第一段,作者认为“现在青年第一弱点,就是把事情太看容易,其结果不是侥幸,便是退却”的主要原因是?

参考答案:青年的第一弱点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却不好完成。因为,成功往往需要青年经过长期历练,总结了经验,增长了才干,方能铸就自己成...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