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三年级一班的王小明,上课从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完成。平时与同学们的关系也不好,经常和同学打架。王小明顽皮、好动,爱接老师话茬,喜欢给同学和老师起绰号。 当然,王小明也并非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他性格直率豪爽,喜欢帮助弱小,此外,他身体强壮,爱好各项体育活动,常常在各项体育运动比赛中获奖。

参考答案:

如果我是班主任老师,针对王小明的问题,应该采用如下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应采用如下德育原则:
第一,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材料中王小明不认真学习,与同学关系不好,但是喜欢体育,老师应该根据他上述独特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二,应该遵循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材料中王小明是一名后进生,作为班主任不应该歧视这样的学生,要想使该生各个方面获得改进,首先应该尊重和关爱他。
第三,应该遵循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材料中王小明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不爱学习,但是在体育方面成绩突出,老师应该以此为契机,因势利导,帮助王小明进步。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勘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帜,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

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因素:①遗传;②环境(教育、学习);③个人实践活动;④个性特征(如勤奋、个人努力)。
 

问答题

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参考答案:(1)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子路好胜,所以孔子劝其不要立即行动以培养其耐心,不要鲁莽行事;而冉...

问答题

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一起搞卫生。 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张同学说:“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卫生,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迟,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好消磨时间。”

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第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①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问答题

20世纪,美国北部的凯巴伯森林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间出没,狼是鹿的天敌,美国总统为保护鹿把狼消灭了,结果鹿大量死亡,最后又把狼放进森林。请谈谈这个材料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1)遵循教育民主的原则。美国政府把狼消灭掉的行为,就违背了教育民主的原则,“狼”和&ldquo...

问答题

甲同学活泼好动、能说会道、反应灵活、爱好交际,他上课时爱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乙同学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不好交际,他上课时不爱发言,学习不主动。甲、乙同学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面对二者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

参考答案:(1)甲是多血质,乙是黏液质。(2)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对甲同学要多安排任务或对甲同学从严要求;对乙同学多...

问答题

战国时期,孙膑初到魏国,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边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可取。”
孙膑捻捻胡须道:“大王坐在上边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
魏王问:“那你怎么办?”
孙膑道:“如果大王在下边,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洋洋地说:“那好,”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群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嘲笑孙膑无能。忽然,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忧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请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则历史故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这则故事中,孙膑很好地运用了发散思维,较容易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解决问题时,人们往往按常规方式去思考,使得问题难以解决...

问答题

历史记载,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8岁“狼孩”卡玛拉(女性),其身体外形与人不同,特点是:四肢长得比一般人长,手长过膝,双脚的拇指也稍大,两腕肌肉发达;骨盆细而扁平,背骨发达而柔弱,但腰和膝关节萎缩而毫无柔韧性。她有明显的动物习性:吞食生肉,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夜间则在院内外四处游荡,凌晨1点到3点像狼似的嚎叫,给她穿衣服,她却粗野地把衣服撕掉。 她目光炯炯,嗅觉敏锐,但不会说话,没有人的理性。请就此材料分析人类心理发展需具备的条件。

参考答案:这一材料有力地说明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意义。由于这个女孩自幼落到狼群中,由狼喂养长大,有长达8年的时间在狼群...

问答题

以下是两位老师对同一名学生写的操行评语。 【评语一】该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有时迟到,有时不按时交作业、成绩较差,在清洁卫生活动中表现还算积极,与老师的期待有较大差距。 【评语二】你热心参加集体活动,能配合体育委员参加工作,对班长的工作也能大力协助和支持,很好地履行卫生委员的职责,受到好评。在学习方面,主观上想努力,但力度不够,成绩尚不够理想,希望进一步学习学生行为规范,力争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学业方面得到更大进步。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这两则评语,并谈谈写评语应注意什么?

参考答案:(1)从评语一中的用词“该生”可以看出,这是传统式的评语,虽然在评语中提到了学生表现良好的一面,...

问答题

材料一: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赋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
材料二: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材料三: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幼年丧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轲做游戏就学埋葬死人。他母亲怕对孟轲产生不良影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居住。孟轲住在集市旁边,又去学商贩叫卖。孟母感到这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环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住,使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
材料四: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特尔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到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

请结合上述的几个材料,分析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

问答题

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常用的行为疗法。

参考答案:(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7)惩罚法;(8)...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