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在唐代,中央政权所办的多类学校中,在校学生的总名额为2681人,其中,学习-9生产有关的天文、兽医等专业的只有240人,其余2000余人毕业后都是直接充实政权机构,充当国家和地方各级官吏。 据统计,美国现有600所大学设管理学院或系科,拥有大学生70万,研究生10万。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设立专门培养经济管理干部的学院和系科以外,还把中央和地方所属党校都纳入统一的干部教育体系之中。

参考答案:

(1)教育对政治的重要作用体现在教育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人才而服务于政治。在阶级社会里,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掌握政权的阶级总是利用手中的权力掌握支配教育的优先权,利用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道德培养新一代统治者。其原因在于,任何政权在政治斗争和国家管理上都需要一批专门的人才。现代社会,要使社会政治实现民主化,国家在重大决策中实现科学化,必须培养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的政治人才。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提高本阶级执政者的文化素养和政治觉悟,是提高本阶级领导水平,使本阶级制定的方针、政策得以贯彻的重要保证。而学校教育对于培养政治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材料中,唐代中央政权所办的学校中,在校学生总数为2681人,其中2000多人毕业后都是充当各级官吏。这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目的有关。教育最明显地反映着统治阶级的需要,唐代社会,其统治者就是要为其封建统治制度培养管理人才,这才导致相当多的学生毕业后都做了官吏。而美国和苏联设立管理学院或系科都是因为他们是统治者,掌握着国家权力,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教育的领导权,设立专门的管理学院或系科,为自己的统治培养接班人。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材料一: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诗赋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
材料二: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已不如从前好了,年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材料三: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的故事: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孟轲幼年丧父,他家住在墓地附近,孟轲做游戏就学埋葬死人。他母亲怕对孟轲产生不良影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居住。孟轲住在集市旁边,又去学商贩叫卖。孟母感到这也不是教育孩子的环境,又把家搬到学校旁边住,使孟轲从小就学习礼仪。 材料四: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特尔对智商在130以上的1528名超常儿童进行了历时50年之久(从1921年到1972年)的追踪观察与系统研究,他的结论是,早年智力测验并不能正确地预测晚年工作的成就,一个人的成就同智力的高低并无极大的相关,有成就的人并非都是家长、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求精的人。

请结合上述的几个材料,分析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

问答题

一天午后,一群小孩子在田问的小路上追逐着一只蜻蜒。突然,蜻蜓猛地撞在树干上摔了下来。 翠贞扑上去捉住了它,几个孩子抢着要,闹成一团。陶行知恰好从村里走出来,见到他们在捉蜻蜓玩,便停下脚步,慈爱地抚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吃露水。”另一个男孩说。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蜻蜓吃虫子、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圆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行知又问:“蜻蜓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蜒用尾巴在河里点水。”“尾巴是指方向的。”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在它饿急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将蜻蜓的头部对着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有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一个小男孩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抚了一下蜻蜓的尾巴。陶行知说:“孩子们,我们观察生物,切不可将它捉来弄死。一只蜻蜓一年可以为人类消灭成千上万只蚊子。你们看,它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多么自在,多么活泼!”请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参考答案:(1)陶行知先生教育学生关爱自然,关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与物种。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物种灭绝正在加速进行,人类破坏...

问答题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工资。” 第三个工人却唱着歌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结果,前两个人终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请联系教育劳动实际谈谈其重要性。

参考答案:从材料可知,教师需要在专业发展中注重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首先,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

问答题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说:“砌砖。” 第二个工人说:“我在赚工资。” 第三个工人却唱着歌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 结果,前两个人终生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三个人的劳动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简短的回答,使各人的工作态度跃然纸上:第一个工人是为工作而工作;第二个工人是为赚钱而工作;第三个工人则是为创造目标而工作...

问答题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她就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赞赏道说:“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她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得不够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

参考答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念:①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问答题

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有价值她就说:“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赞赏道说:“读得真好!老师仿佛置身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她便说:“老师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读一读。”学生读得不够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然后提出希望:“若能将‘嗬’读得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意思来,那就更棒了!”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参考答案:刘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有...

问答题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问答题

简述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参考答案: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1)复杂性和创造性;(2)主体性和示范性;(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4)长期性和...

问答题

简述新课程提倡的评价理念。

参考答案:(1)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2)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问答题

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