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题库
网课
在线模考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元朝灭金,迄于元仁宗,科举制度在中原汉地停废几达一个世纪。此前元朝用人制度,高级军政官员率多出自勋贵子弟,“皆世胄焉”;中下级官员,很大一部分都由吏员晋升,选拔吏员的实际标准,经常是“吏廉无才,不若亡廉而才”.从忽必烈时代开始,虽然历朝几次议行科举,但它总是被视为不急之务。1311年元仁宗继位。从十岁左右起,仁宗在大儒李孟的辅导下学习,被册立为太子以后,东宫的侍臣大多数是汉人。 仁宗一登基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皇庆二年,颁布行科举诏.每三年按右、左两榜分别取录“国族”和汉、南人士子。考试科目分经义疑、时务策论等.“经疑经义以观其学之底蕴”,“复策以经史时务以考其用世之才"。考试以程朱理学对儒学经典阐释为评判标准.元朝科举取士的规模相当有限,但是科举制度在废止数十年之后被仁宗恢复,处于压抑状态中的士人,更把它看作“文运将兴"的标志。-—据《元史》整理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恢复科举制的原因?
答案:
原因:
依据材料“自元朝灭金,迄于元仁宗,科举制度在中原汉地停废几达一个世纪”可知科举制长期停废;
依据...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70-—1987部分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表(美国的人均每小时总值为100)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经济史的相关史实,提炼表中的某一信息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答案:
本土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表格信息提取观点,结合材料的表格信息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比如本题中表格“1870...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降,江南市镇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时期,工商业蓬勃发展.……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苏州,成为全国最为奢华的城市。康熙《淞南志》说,自明朝以来“人有恒产,多奢少俭",入清以后,“饮食服饰竞以奢靡相尚”。面对这股奢靡之风,明中叶松江人陆楫在《蒹葭堂杂著》中提出了“奢能致富"的观点。他认为“先富而后奢,先贫而后俭”。“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吾未见奢之足以贫天下也。”还说“余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其地奢则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奢华之风是由于普遍的轻商贱商导致其内心的自卑而进行自我夸耀的表现。——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等 材料二 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为意大利开启了新的财路,为欧洲带来了一股东方的奢华风,东征不仅使欧洲的贵族了解了东方的豪华,也为意大利人开辟了东方贸易的道路。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 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摘编自范广寅《丈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消费观对中国和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案:
共同影响:
刺激市场,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对于整个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畸形消费不利于资本原...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