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2)就其内容来说,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其中,“风”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3)就其表现手法而言,《诗经》的“比、兴”手法尤其是“兴”,更与民间歌谣的口头性和歌唱性密不可分。其中,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在《诗经》中,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试论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与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

问答题

结合“四大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白蛇传、梁祝传说任选其一),论述传说与神话、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答案:(1)对传说的内容做出概述。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叙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其中...

问答题

论述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和整理过程中“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的原则。

参考答案:(1)全面搜集:尽可能地全面搜集某一民族、某一地区各种样式的口头文学作品;尽量全面搜集同一母题的各种异文;尽量搜集同一讲...

问答题

现代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给民间文学传统带来了怎样的危机和机遇?应该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1)危机:现代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使传统民间文学传统丧失了受众,使其传播和生存面临空前危机;现代大众文化对民间文学的滥用...

问答题

试论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人们有时甚至就把民间文学称为“民众口头创作”、“口...

问答题

试论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意义。

参考答案:(1)《歌谣》周刊与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缘起;《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主办。1922年12月1...

问答题

试论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神话学产生的思想和历史背景,并简述这个学派的主要学术贡献和局限。

参考答案:(1)背景:五四启蒙运动,尤其是其对于传统文化的抨击,是古史辨学派兴起的主要原因。顾颉刚受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ld...

问答题

什么是口头传统?论述其产生和消亡的原因。

参考答案:(1)口头传统指在文字产生之前的史前时代以及文字尚未普及的民间社会中,主要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承知识、历史和文化。(2)...

问答题

试论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在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意义。

参考答案:(1)德国浪漫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关系;“德国浪漫主义”是指一个组织松散、具有模...

问答题

论述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参考答案:(1)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指民间文学不像书面文学那样有明确的唯一的作者,而是民众集体创作的产物。(2)集体性与口头性是密...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