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方式转变为以调整利率、汇率以及通过央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等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并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际收支差额大幅度波动,内外均衡调节难度增大。
第二,对外经济依存度提高,内外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国际收支的迅猛增长大大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外贸总额对GDP的比例近年来已达40%以上,表明内外均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三,内外均衡目标脱节,缺乏协调的调节政策。我国对内均衡的目标是在物价基本稳定前提下的经济高速增长,但长期以来这种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脱离外部均衡目标的。
第四,利率和汇率机制僵化,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和汇率尚未完全的市场化,因此很难对内外均衡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导致我国内外均衡调节中直接调控的比例仍然偏高。
(2)对策
①注意出口规模与构成。首先是出口规模应与国民生产总值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增长速度应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一致,其次是出口结构要合理,应根据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优势组织出口产品,尽量扬长避短以获取比较利益,并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级别,此外出口规模应与进口相互配合,协调安排,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注重发展进口替代的生产,避免出现进口增长过快的局面。
②确定合理的外债规模。应注重考虑两个“缺口”和两个“负担”,即:资金缺口和外汇缺口;借用外债的经济负担和金融负担。
③注意外汇储备水平。保持适量外汇储备的要求,既是对国际收支均衡的要求,又是对货币供求均衡的要求。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国际储备不断增长,2006年2月外汇储备达8536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06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高达9411.15亿美元。对此,国内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对目前的中国来说,保持适当的国际收支顺差是比较适当的,但要注意控制规模。
④财政金融政策相配合。在内外均衡的调整中只有将汇率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是要正确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应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其次要正确协调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注意化解外汇储备增多产生的通胀压力,可考虑适当地运用汇率政策以配合货币政策对内外均衡进行调整。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解决“米德冲突”?

参考答案:(1)所谓“米德冲突”,是指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一国政府不能运用调整汇率的支出转换政策,只能采用...

问答题

如何运用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变更政策的配合实现内外均衡?

参考答案:(1)支出转换政策,是指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结构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和各种直接与间接管制措施等。这类政策...

问答题

试述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对策。

参考答案:以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要量为例,有以下四种类型的对策来对货币失衡进行调整:(1)供应型调节供应型调节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

问答题

什么是货币均衡?它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一般而言,货币供求相等,...

问答题

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参考答案:影响货币供给的基本因素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1)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控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务。因为假设...

问答题

试述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参考答案:货币供给调控机制是一个以信用创造理论为基础、与中央银行体制的存在有密切联系、由内在诸因素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综合体。...

问答题

试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参考答案:基础货币主要由存款准备金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两部分组成,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影响基础货币两个组成部...

问答题

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在量上有哪些限制因素。

参考答案: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存款货币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这个限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

问答题

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参考答案:(1)银行之所以能够创造存款货币,是由于运用原始存款发放贷款的结果。(2)为了分析简便,作如下假设:①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

问答题

试述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

参考答案:(1)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派生...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