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关系
①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②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也绝非是等量的。
③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④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不足,则总供给不能充分实现;过多,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但不可能由此消除差额。
⑤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也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
(2)同等的货币供给可能有偏大或偏小的市场总需求
总需求的实现手段和载体是货币。而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业务,其中主要是贷款活动创造出来的。因此,有这样的逻辑关系:银行贷款活动调节货币供给规模,货币供给规模又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显然,如果货币供给是适当的,由它作为载体的总需求也是适当的。因为这样的货币供给和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
然而可能出现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这就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另一种情况是,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提供补充的货币供给予以弥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结果货币供给过多并从而造成总需求过旺的局面。
(3)同等的市场总供给可能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个经济体系可以最简括地划分为两个方面:商品、服务运动的方面和货币运动的方面。货币方面的任务就是保证商品、服务的实体方面正常运转。显然,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
然而,宏观的货币需求是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体现出来的。只有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才能直接引出货币供给;能否使货币供给为流通所吸纳,也取决于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企业有紧迫的投资需求,需要更多的货币,则往往超出收入提供的可能去争取追加的货币;反之,投资的需求较小,不那么需要货币,则收入的货币就会变为静静面对流通而不流通的货币储存。个人的消费需求,是旺盛还是疲软,对货币的需求也会引出类似的现象。当然,无论是企业的货币需求还是个人的货币需求,从总体上受制于总供给。总供给决定收入,而收入是货币需求函数最具有决定作用的自变量。对宏观、对微观均系如此。但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有其独立性。对任何一个微观主体来说,相对于自己的收入,对货币的需求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因而,微观的货币需求——指可以实现的货币需求,其总和在实际上并不总是等于由市场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4)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着紧密的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但是,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即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原因在于:
其一,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的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满足交易需求而作为流通手段(包括流通手段的准备)的货币,即现实流通的货币形成市场需求;而作为保存价值的现实不流通的货币则不构成市场需求,或者说它是潜在的需求而不是当期的需求。这种差别可表示如下:
货币供给=现实流通的货币+现实不流通的货币
市场需求=现实流通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
其二,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或使之出清,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方面的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对积蓄财富所需的价值保存手段并不单纯取决于市场供给,或至少不单纯取决于当期的货币供给——用于保存财富的货币有很大部分是多年的积累。这种差别可表示如下:
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
货币需求=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对现实不流通货币的需求。
如果简单理解,可以说市场总供需的均衡关系是与处在现实流通状态的货币的供需关系一一地对应着。但也应该注意,现实流通的货币与现实不流通的货币之间是可以而且事实上也是在不断转化的。这就意味着,现实不流通的货币量对这个均衡也有作用。所以,在思考市场均衡与货币均衡有紧密联系的命题时,必须明确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并不断深入认识在这对有所区别的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种种复杂关联。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货币需求有用于交易及储存财富的区分,决定了向经济供给的货币有充分流动的和不流动的两级以及中间过渡的种种状态。明确这样的认识,对于分析货币供给的动态特征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之间的数量关系,不仅是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供求关系,而且还是货币作为价值储存和金融资产积累的关系。作为交...

问答题

应该怎样看待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有关这一问题的理论判断会对政府的决策和公众的政策建议产生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经济学家们通常用“货币供给究竟是外生变量(即外生性)还是内生变量(即内生性)”这样的命题来...

问答题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历程,并分析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参考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历程1981年1月1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财政部为平衡财政预算,开始发行...

问答题

财政赤字若不以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而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弥补,就绝不会造成货币供给过多吗?

参考答案:以上观点不正确。不涉及赤字弥补的各项财政收支活动,它们本身并不会引起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动。例如财政征收各项税收,实际上是把...

问答题

在市场经济中,国债是如何联结财政和金融的?对这个联结环节可能发挥的作用应作怎样的估价?

参考答案:在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国债是财政与金融的主要联结点。首先,财政收支作用于货币供给,主要是通过发债的途径。不涉及赤字弥补的...

问答题

分析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给的作用,并力求尽可能全面地列出赤字作用于货币供给量的多种可能途径。

参考答案:一般政府财政赤字的弥补有三种办法:增税、增发政府债券和变动基础货币。它们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如下:(1)增税,属于紧缩政策。...

问答题

可否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居民行为对我国货币供给的现实影响?

参考答案:譬如:在我国目前的转轨体制下,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居民对收入前景的预期具有不确定性,从而持币...

问答题

能否分析一下我国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参考答案:(1)一般情况下,银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靠两种行为: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的比率;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银行的准备...

问答题

在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供给调控机制中,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哪些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数量?哪些工具可以作用于微观行为主体对货币的需求?哪些工具可以作用于基础货币?哪些工具可以作用于乘数?

参考答案:(1)货币当局通常运用众所周知的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和法定准备率—&m...

问答题

可翻阅几个国家中央银行的公报,对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货币供给口径有何异同点作些分析。

参考答案:(1)我国的货币主要做了以下三个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