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阅读两部分文字材料,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论述。
材料一:争夺下一个入口
手机淘宝推出“微淘”功能后,淘宝五皇冠卖家、卖旅行女装的“绽放”是最先做的账号之一。其店主茉莉在博客时代就以写旅行日志聚集了一批粉丝,这家店的微淘内容做的也不错——定位精准、有调性、注重移动端内容碎片化、跟粉丝互动也做的不错——靠口碑传播,加上淘宝对这个账号的推广,在微淘中积累了50万名粉丝。但他们也发现,微淘里会做内容的商家其实并不多。
这50万粉丝带来了直接效果。在微淘上,绽放做了一个叫“茉莉微淘团”的栏目,用来推荐其他产品和店铺的栏目,它推荐的一个手工饰品,订单排到了5个月之后;最近一期,它推荐了一家面膜店,带去了60万元交易额,是这家面膜店5年来交易额最高的一次,甚至超过聚划算美妆类目活动能带来的销售额。再加上用户越来越习惯用手机购物,如今绽放在手机端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PC端。
但推出1年后,手机淘宝改版了微淘,并且在微淘里做了一个弹出页面,既是道歉也是宣布改版,称“昨天我们以为懂你,不想却给你带来了困扰。”此前,淘宝已经把商家在微淘里推送信息的条数减少到了一周3条,一个店铺发送出来的微淘只占一个位置,而此前是发几条就占几个位置。店铺优惠信息不计入这3条,达人推送信息的条数则不受限制。改版后,用户的微淘将来自“你的喜好”,包括收藏店铺和达人。
绽放发现,改版后的微淘,其实是合并了收藏店铺的顾客和50万粉丝,总数到了80多万人。但让绽放感到困扰的是,这其实是两类用户,收藏店铺的用户并没有那么活跃。
绽放也做了微信公众号,但主要是为了“建立信任”,很少发商品信息,其微信上的交易额只占其整体交易额的百分之几。在微信上,绽放跟八成的粉丝都有互动,但是从去年4月开通微信号到现在,其订阅人数才4万多,远少于微淘。“微信是真社交,”绽放的店主三儿说,“但因为要靠人际传播,所以没有爆发性的增长。”
资料来源:杨轩等,“争夺下一个入口”,《第一财经周刊》,2014年第40期
材料二:和“90后”一起玩耍
三联生活周刊:面对“90后”核心消费群体,百度音乐和百度贴吧未来会做哪些调整,以期符合他们的消费习惯?
张贝妮(百度音乐总经理):未来百度音乐不仅想做一个海量音乐的提供者,还要做一个音乐媒体平台。简单说,我们希望能够扮演明星与“粉丝”之间的桥梁,尽量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比如,今年5月百度音乐新上线了King榜,每隔15分钟就更新一次,根据用户的收听、分享、收藏等数据,加权平均,最后得出综合分,让每一个用户都有一票参与表决的权利,最后选出他们喜欢的明星。传统歌手推新歌要打榜,只不过那种打榜的还是集中在专业人士的评判,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现在是“粉丝”时代,必须要自下而上,“粉丝”说了算。其实这个挺残酷的,明星必须要直面自己的“粉丝”群和每一个消费者。
此外,去年7月,我们上线了百度音乐人这个产品,希望能够为那些独立音乐人提供一个大舞台,之前他们都是聚在一些小社区上自娱自乐,现在我们想利用百度这个拥有海量受众的平台,让独立音乐人有机会进入生存、发展的快通道,甚至成为流行明星。这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动,反权威,自下而上,也正是互联网精神所在。
肖轶(百度贴吧产品中心负责人):对贴吧来说,首要的还是坚持它的开放式发展,让任何有兴趣、有追求、有爱好的人在这里找到同伴。如果说互联网的时间是平的,那么在贴吧上表现可能最明显,在这里,西南山区偏远小镇的一个初中生,和北京CBD写字楼里的一个金领,很可能因为同样的爱好而聚在一起,现实的物流距离和社会距离,在此刻都不存在。
针对“90后”人群来说,我们贴吧未来的变革会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更有趣、更好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年论坛的题目干脆就叫“和90后一起愉快的玩耍”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对“90后”来说,兴趣这个词儿都有些沉重了,他们不喜欢谈论兴趣,也不喜欢谈论理想,而只是单纯的喜欢,因为喜欢,大家都聚在一起玩。另一个是要更移动化,对“90后”来说,随时随地网聚在一起,不再是一种休闲方式,而是变成了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必需品。
资料来源:魏一平,“和‘90后’一起玩耍”,《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第38期
材料一中的微淘、微信,材料二中的百度音乐、百度贴吧,这些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新事物,为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带来了何种冲击?对营销者来说,该坚守什么,改变什么?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