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明代人。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中,后人称他为阳明先生。他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建立了“心学”理论体系。主要著作有《传习录》等。王守仁认为,封建社会道德观念就是人人心中固有的先验的意识,就是心中之理,这心就是一切的根本。于是提出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一、对“心”的界定
“心”是王守仁哲学的中心范畴,他认为“心”也称“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先验意识。具体说来,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良知”即天赋的道德观念
他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即他认为良知是心的本质,是先天固有的认识。
(2)“良知”即“天理”,也就是事物的规律
他说:“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即良知就是天理,一切事事物物及其规律都包括在良知之中,达到本心的良知,也就达到了对一切真理的认识。
(3)“良知”是天地万物的本体
他说:“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他认为离开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
二、心外无物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发便是物。”“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
“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
一个学生问他:“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他答道:“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
又有一个学生问他:“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他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守仁断言“心外无物”,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他认为离开天赋的“良知”,就无所谓万物。他企图从人们认识事物的存在必须通过感觉来论证事物的存在依靠于感觉,他的这个认识和英国主教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相类似。
三、心外无理
王守仁继承并发扬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见解,否认心外有理。他认为朱熹的错误就在于把心与理分别为二。他完全否认客观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观点。认为“心”(认识主体)有认识作用,能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规律,而绝不能说“心”含有万事万物之理。“夫物理不外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如何理解陆九渊的“心即理”?

参考答案:陆九渊(公元1139-1193年),南宋人。他提出“心即理”的命题,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问答题

如何看待“存天理,去人欲”?

参考答案:二程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二程根据他们的人性论,提出“存天理,去人欲”。他们宣称,应该克服“人欲”,保持以“天理...

问答题

简述朱熹人性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1)天地之性,气质之性朱熹继承了程颢、程颐的人性论,认为理表现在人这方面,就叫做性。并认为人性有二:一是“...

问答题

如何评价朱熹的理气观?

参考答案:朱熹(公元1130-1200),南宋人。他自称继承了由二程恢复的孔孟的“道统”,吸取&ldquo...

问答题

什么是“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二程的格物致知观点:二程把认识过程讲的比较曲折。他认为心中有知,心中本来具有完备的知识,但心却又不能直接认识自己,必须用...

问答题

如何评价二程的天理观?

参考答案:程颢(公元1032-1085),北宋人。程颐(公元1033-1107),程颢之弟。二程提出了以“理”为中心观念的思想体系...

问答题

简述张载的辩证法思想。

参考答案:1、气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张载称:“气坱然太虚,升降飞扬,未尝止息。”由此可看出,张载肯定物质...

问答题

简述张载气一元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张载反对佛、老唯心主义,在自然观方面基本上坚持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路线,提出了气一元论的思想。长在的唯物主义思想后来受到唯心...

问答题

如何评价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和道德学说?

参考答案:一、宇宙生成论“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

问答题

范缜是如何论述形神关系的?

参考答案:范缜(450-515年),字子真,南朝时期以反佛著称,著有《神灭论》。范缜出身寒门庶族,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范缜论述...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