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王弼通过解释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提出,要得到这个统率一切事物的“一贯之道”,必须抛开具体的物象,如果只停留在具体物象上,是不可能得到的。这就是他“得意忘象”的理论。
(1)言、象、意三者的关系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研究了言、象、意三者的关系。言,指卦辞,代表语言;象,指卦象,代表物象;意,指一挂的义理,代表事物的规律。王弼认为,语言是表达物象的,物象是包含义理的。但语言不等于物象,物象不等于义理,所以要得到物象应该抛弃语言,要得到义理应该抛弃物象。“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然则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即只有抛弃物象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
(2)先验论的认识论
王弼看到了语言、物象和义理三者的差别,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他把这种差别夸大了,割裂了三者的内在联系。其结果是,抛弃现象去认识本质,排斥感觉经验,排斥实践,把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看成头脑自生的东西。这种先验论同他的本体论是一致的。
(3)忘象求意
王弼宣扬的作为世界本体的“无”是超经验的,通过具体物象是不能认识的,因此在认识论上便导出了“忘象求意”的结论。而实现“忘象求意”,这要靠一种非凡的、天生的智慧。他称这种天生的智慧和才能为“神明”。
这样王弼具有先验论倾向的“得意忘象”说又导出了天才论,甚至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了。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王弼是如何论证“以无为本”的?

参考答案:王弼,公元226-249年,字辅嗣,山东金乡人,汉末著名士族王粲的侄孙。由何晏推荐,作尚书郎。司马氏控制曹魏政权后,曹爽...

问答题

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参考答案: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

问答题

如何评价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参考答案:前179-前104,汉广川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广川镇)人。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

问答题

如何评价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

参考答案: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代的著名学者,他们均对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考,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

问答题

什么是“虚壹而静”?

参考答案:荀子认为不能脱离感性认识,也就是要依赖于感官与外物的接触,万物的不同,都能造成各具一个部分而相互蒙蔽的情况。所以要得到正...

问答题

简述荀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参考答案: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末期哲学家,先秦唯物主义哲学集大成者。《荀子》一书反映了他的基本思想。他的唯...

问答题

如何评价庄子的人生哲学?

参考答案:逍遥游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1)蔑视功名利禄庄子对战国时期剧烈的政治斗争,采取批判与回避的态度。不愿意为功名利禄而丧失自由...

问答题

简述庄子相对主义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著名代表人物。《庄子》一书反映了其基本思想。相对...

问答题

简述老子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1)揭示了事物的矛盾现象老子看到一些相对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相互依存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

问答题

道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道是万物的本原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rdqu...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