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历史科学,同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阐释,对社会结构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与科学阐释一样,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
(2)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的科学阐释。文学艺术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同时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它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学艺术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一定的“中介"或“中间环节”。人们的社会心理就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生活相互作用的重要中介因素。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在历史发展过程还有一个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只有正确理解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复杂关系,才有可能进一步揭示文艺发展的规律,全面地认识文艺的社会功能。
(3)关于艺术精神掌握世界方式、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艺术生产的理论。对于文艺的特征应重点理解马克思提出的关于艺术精神掌握世界方式的丰富内涵。要充分注意想象力对艺术发生、艺术创作的意义,认识想象力是人类艺术精神掌握世界的主要能力。在叙事文学中,马克思恩格斯突出地强调熟练掌握语言媒介,通过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创造出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又具有水久性魅力的文学作品。以唯物史观科学地提出和阐明艺术生产范畴及其丰富内涵,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学理论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作家身份具有二重性:当他从属于资本、融入资本主义生产链条之中,他是一个生产劳动者;当他按照自己的天性“同春蚕吐丝一样”去进行自由创作时,他是一位非生产劳动者,是一位真正的作家。全面系统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理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以及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艺的发展和繁荣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学与文学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打开文学殿堂,正确认识文学的服务对象和表现对象,探讨文艺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提供了一把钥匙。
第一,从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是文学理论乃至一切人文科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非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分界。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承认历史形成的人的共同人性,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发展着的系统,其中包含多种因素、多个环节。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理论,才能深入探讨文学活动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第三,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阐释,不仅有重大方法论意义,而且对全面理解人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曲折性的丰富内涵,有重大理论价值。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属性的科学界定。
第四,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动力,这是区别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文艺发展和文艺批评的主体、动力和源泉。
第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也是推动文艺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5)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批评标准。
第一,马克思提出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构造”的命题,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对文艺创作、文艺批评和文艺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对欧洲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要联系文学实际,全面理解和掌握现实主义在叙事文学中的基本原则:“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三,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对作家作品的批评,全面理解和掌握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相统一的批评标准,既要领会其内容实质,又要领会其方法论意义。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理解这一批评标准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谈谈你对“趣味无争辩”的理解。

参考答案:在简约与繁丰、柔婉与刚健、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等8种基本风格之中,没有孰好孰坏之分。一个人是喜爱诗经还是楚辞,李白还是...

问答题

为什么要以发展了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当代文论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第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第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分析和考察文学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第三,马克...

多项选择题

A.具有两方面要素:来自作家的主体要素和来自文学作品的客体要素
B.风格的主体要素是指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审美趣味、艺术才华、写作习惯等
C.风格的客体要素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技巧等形式要素及题材、主题等内容要素
D.风格存在于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高度交融所形成的整体风貌中
E.构成风格的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是通过动态创作过程统一在一起的

多项选择题

A.运用多媒体与网页链接技术进行创作
B.更充分地体现网络世界的虚拟性特点
C.具有沉浸性、交互性特点
D.具有想象性的特点

多项选择题

A.首先,文学媒介是文学传播的物质载体,构成了文学的感性存在方式
B.其次,文学媒介对于文学的创作与欣赏、生产与消费有着重要的塑造与规范作用
C.文学媒介是文学生产与传播能力的延伸
D.文学媒介对人类内心世界的表现更加及时与直接
E.文学媒介使人类的文学传播突破了早期的时空界限

多项选择题

A.生产规模庞大
B.受众群体广大
C.文化品位趋向通俗化
D.依托文化市场运作
E.日常生活审美化

多项选择题

A.相近的题材、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
B.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
C.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
D.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
E.相近的理论主张

多项选择题

A.“意识流”
B.客观性
C.典型性
D.批判性

多项选择题

A.语词选择与组合
B.文体构造
C.结构设计
D.抒情方式
E.叙事方式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