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明代在唐宋法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比较齐备的会审制度。明代会审制始于明太祖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定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主要的会审制度有:
⑴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是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凡遇重大疑难案件,由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和都院左都御史三法司长官共同审理,最后由皇帝裁决的制度。
⑵圆审
也称九卿会审,凡特别重大案件,二次翻供不服,根据皇帝的诏令,可由九卿会审,即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会同审理,最后由皇帝审核批准的制度。
⑶朝审
明代对于秋后处决的死刑案件,建立朝审制度加以审核。朝审不仅审核死刑,而且有宽宥之意。
⑷会官审录
“会官审录之制,定于洪武三十年”。明太祖命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六科、通政司、詹事府,有时包括驸马都尉在内,共同审理案件;死罪和冤案奏闻皇帝,其余案件依律判决。《大明律·刑律·断狱》更是明确规定:直隶京师的上报案件从刑部委员与监察御史会审,地方各省的上报案件从布政司委官与按察司官共同审决。此为清代秋审制度的前身。
⑸大审
明代自宦官干预司法后,形成一种由皇帝委派太监会同三法司官员审录囚徒的特殊会审制度,称大审。大审五年一次,不仅在两京举行,而且派官到外地会同御史录囚。
⑹热审
即农历小满后十余日,由刑部奉旨会同都察院、锦衣卫等审理囚犯的制度。“热审始永乐二年,止决遣轻罪”。其目的在于暑热之时,及时疏理牢狱,轻罪审决后执行,未能审决的,令出狱听候。
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78年),热审开始规定了重罪情疑可矜者,免死,轻罪分别减等处刑,枷号暂时去枷释放的内容。
开始,热审决囚只实行于北京,后又实行于南京,并逐渐推行到各地,“其在外审录,亦依此制”。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明《大诰》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⑴用刑加重明《大诰》列举的案例,绝大多数是轻罪重刑。有的犯罪在《大明律》中已有规定,但明《大诰》每每处以非常之刑。⑵法外...

问答题

简述元律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⑴公开肯定民族间的不平等元朝建立以后,推行野蛮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将不同民族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

问答题

简述翻异别勘制度。

参考答案:翻异别勘源于唐末五代,是指疑犯在录问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时,案件必须重新审理的一项特别规则。宋朝的翻异别勘制度包括以...

问答题

简评鞫谳分司。

参考答案:鞫谳分司通过审判分离、审判互相制约,利于防止弊案,也符合宋律烦琐芜杂的背景。但是,鞫谳分司制度并非解决司法腐败的根本办法...

问答题

简述鞫谳分司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鞫谳分司从中央到地方一体适用。中央的大理寺、刑部由详断官(断司)负责审讯,详议官(议司)负责检法用律,最后由主管长官审定...

问答题

简述鞫谳分司的目的和特征。

参考答案:鞫谳分司是宋朝审判制度的特色。鞫指审理,谳指判案,鞫谳分司的基本特征是审与判二者的职能分开,审判分离。关于其目的,南宋周...

问答题

简述宋务限法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宋朝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时限的“务限法”。所谓“务&rdqu...

问答题

简述宋官职差遣制度。

参考答案:宋朝实行官、职、差遣制度,官只表示官阶俸禄品级,并不执掌实权;职是加官虚衔,属名誉称号;只有差遣后才取得实权,负责具体事...

问答题

简述宋市舶条法。

参考答案: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十分繁荣,为调整海外贸易活动,元丰三年(1080年)制定的《元丰市舶条》,又称《元丰广州市舶条法》。其...

问答题

简述宋票据法。

参考答案:⑴交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结算工具--交子。交子最初产生于四川地区,由十六户富商发起。仁宗天圣元年...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