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自20世纪初泰罗提出科学管理后,质量管理的发展大概经过了三个阶段。
1.事后检验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
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最初是通过单纯依靠质量检验,剔除不合格品来实现的,即所谓“事后检验”。事后检验是必要的,能够起到“把关”作用,但这种方法毕竟是消极的,因为在一个产品被检验时,质量已经形成,即使发现问题,也是无法弥补的了,如一个塑件出现了充填不足、开裂;一对导柱导套配合太松等缺陷,只能将它剔除出去。所以有人对此称为“死后验尸”。
2.统计质量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1924年,美国人哈特发明了质量控制图,他利用数理统计工具,把过去那种评价加工结果的质量管理体制,转化为重点控制影响产品质量原因的管理体系上来,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方针。事实证明,统计方法是保证产品质量、预防废品的一种有效工具。但在这一阶段中,片面地夸大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组织管理的功能,使人误以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
3.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60年代至今):
随着科学技术与管理理论的发展,美国的费根堡姆在1960年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质量管理科学日臻完善,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美国称此阶段为“完善期”,日本则称其为“巩固期”。全面质量管理是以“最适质量、最优生产、最低消耗、最佳服务”为最终目标的。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