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1、渐变律。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这是由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功能决定的。⑴旧的事物现象消失,新的事物现象产生,人的思想认识改变,都会造成语言的变化。但是语言变化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旧的事物现象消失,相应的词语不会马上消失,还会在语言中保留相当场的时间,因为语言不仅要反映现实,还要记录历史。例如中国的封建社会早已结束,可是表示封建社会的事物现象的词语还会长期存在。新的事物现象和思想观念的产生,也不会导致语言系统的迅速改变,因为新词、新义、新用法要经受长时间的考验,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进入语言系统,造成语言系统的变化。⑵至于语音和语法的变化就更为缓慢了,一般人在短时间内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变化。例如现代汉语的时态助词“着”,是从古代汉语的动词“着”虚化而来,其演变过程大约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
2、不平衡律。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表现在:⑴语言个子系统发展变化不平衡。其中语汇系统的发展变化比较快,语法系统和语音系统发展变化比较慢。而语汇系统中,一般语汇发展变化较快,基本语汇发展变化较慢。这是因为语汇,特别是一般语汇与社会发展变化关系非常密切,而语音、语法和基本语汇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比较疏远。⑵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语言发展变化速度和幅度与社会的发展变化速度和幅度密切相关。社会变化中频繁的战乱、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和社会制度体制的巨大变革,对语言的发展变化影响较大。如中国先秦时期的长期战乱等,都使汉语的发展变化加快。⑶语言系统中的各种变体发展变化不平衡。如不同地域的方言发展变化不平衡。例如在汉语南方的一些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比较慢。北方的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相对较快。南方方言的语音、语汇和语法都比北方方言更接近古代汉语。又如书面语的变化一般比口语的变化要慢。
3、相关律。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以及每个子系统的各个单位都处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之间呈现出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子系统或某子系统中的某一单位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矛盾,破坏了原有的平衡,语言系统内部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以达到新的平衡。例如汉语从中古到现代语音系统大为简化,中古汉语有36个声母,有三个塞音韵尾和三个鼻音韵尾,现代汉语声母只有21个,6个辅音韵尾只保留了两个鼻音韵尾。语音系统的简化造成同音词大大增加,为了减少歧义,汉语的语汇就发生了双音节化的变化。而语汇的双音节化又与语法上的动补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试述现代科学对语言起源的看法。

参考答案:有声语言产生于距今5万年前的晚期智人时期。在人类产生有声语言之前,主要以手势、身体姿态等方面进行交际,而以各种简单的叫喊...

问答题

关于语言起源问题由哪些主要的假说?试加以评价。

参考答案:1、各种声音论:⑴摹声论。即“汪汪说”(bow-wowtheory)或“叮咚说&rd...

问答题

举例说明是什么是指示语。简述指示语的两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他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

问答题

简述预设的特征。

参考答案:预设具有特定的逻辑特征,可以用真假条件来描述:A预设B,当且仅当:A真则B真,A假则B真;B真则A或真或假,B假则A非真...

问答题

话题转换有哪些方式。

参考答案:1、件接转换:发话人提出话题,受话人迎合话题进入交际,持续几个回合后,抛开原话题而转换出新话题,从而使自己由受话人囿于原...

问答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间接言语行为。

参考答案:1、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行事行为的形式表示另一种行事行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这个概念,先得接受“字面用意&r...

问答题

言语行为的类型。

参考答案:1、述事行为。述事行为就是说出所要说的话。例如说话人说出“抽烟对你的健康不利。”或是:&ldqu...

问答题

如何认识和处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在多数场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并不能完全兼顾。常会发生维护合作原则而违反礼貌原则或维护礼貌原则而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也有...

问答题

什么是会话含义?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会话含义是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是通过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或某一原则而暗含的信息。1、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需要进行语用推导的会话...

问答题

简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1、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⑴真实准则。真实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是真实的,不能说假话或缺乏根据的话。⑵...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