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人生和为人之道的观点。相对天道观而言,称为人道观。周代以前,认为人是上帝的奴仆。周公开始提出以德配天,承认“敬德”与“天□”的一致性,提出了敬德保民的一系列主张,并“制礼作乐”以规范人的社会关系。
西周末年与春秋时期,随着疑天思潮的蔓延,兴起了重人事与祸福依人的思想。子产强调人道的重要,反对人事屈从于天道的消极观点。孔子也很重视人道,认为人类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仁,即“爱人”,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把仁与礼看作是统一的,认为礼体现仁,说“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
墨子也讲仁,认为仁的实际涵义是“兼爱”,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孔子主张由己推人,由近及远,他讲的仁是差等之爱;墨家则讲“爱无差等”。老子反对以仁为最高道德,主张以“无为”、“抱朴”为人生的最高准则。
孟子大力宣扬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的德目体系,又把仁义礼智与人的本性联系起来,认为人的本性中含有仁义礼智的萌芽,称之为“四端”1。他宣称四端是人所以区别于禽兽的地方。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见性善),提出性恶论(见性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并不在于人性本善,而在于对生物本性的改造。
老子从天道出发,由天道而人道,由自然而社会,言天必归结到人事,讲人事必本之于天。主要观点是:人是自然的产物,从属于“道”的法则,故人道应效法天道,人道以天道为依归;人应效法自然(道),人事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顺任自然而不妄为,即能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只有人道效法天道,社会秩序效法自然秩序,才能实现天下大治、天下大和的理想,达到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真正合一。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也就是说,人要取法天道,自然无为。
庄子宣扬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追求所谓“逍遥”的精神境界,企图脱离纷争的社会现实,得到虚幻的自我陶醉。
荀子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强调改造自然的重要。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中国哲学“天”范畴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天可指颠顶、天命、自然、天志、万物之祖、道、理、性、心、气及宇宙空间等多样性的含义,但就其性质归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问答题

王守仁“心即理”与“性即理”的具体含义的及其关系?

参考答案:王守仁继承了宋儒主流派关于心、性、天等范畴有所区别、又同一互通的基本思想,但他的最终归宿仍是落在心上。王守仁认为,理主要...

问答题

怎样理解孟子对心性概念的界定?

参考答案:孟子在哲学史上第一次自觉地对心性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心”包含有两个基本的含义:其一,&ld...

问答题

王夫之的“天下唯器”说

参考答案:第一,天下唯器,象外无道。王夫之明确肯定,天地间只存在唯一的实体即器,“天下唯器而已矣”。道器的...

问答题

为什么说《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

参考答案:《易传》和《老子》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开拓者,综合它们对于形而上下问题的研究,可以归纳出道器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问答题

荀子对人的认识活动的论述有哪些?

参考答案:荀子提出人的认识活动表现为一个闻、见、知、行的顺序发展过程,而最后的行则成为荀子认识论的最为重要的范畴。他说:&ldqu...

问答题

孙中山“人类”原则与“人事胜天”的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孙中山与严复等人不同,他将物种(自然)进化与人类进化区别了开来,提出“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以互助为原...

问答题

性恶论对人性的解释是什么?

参考答案:性恶论对人性的解释与性善论完全不同。首先,性恶是价值否定和事实肯定的矛盾综合判断。从价值否定来说,人为了保持和愉悦生命体...

问答题

董仲舒性三品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性三品说最早由董仲舒提出。由于“人副天数”,天赋的仁(善)与贪(恶)两性落实到具体的人身,由于配...

问答题

如何看待天人合一与天人有分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1)天人合一之“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天作为人性的赋予者或来源与人性合一,人通过自己的德...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