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指代功能。人类创造符号,首先是用来指代事物的。这种功能确定讯息和它所指对象的各种关系,为指代对象建立真实、客观的信息。“沙发”、“椅子”、“凳子”不仅指代的是可见可摸的客观事物,而且能使人们在同类事物中将其一一区分开来,从而避免在符号与事物之间产生混淆的现象。
2.表义功能。符号学认为,事物的表现形态一般都是某种“符号”。人的认识活动就是认识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而符号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表义”。与指代功能不同,表义功能是通过符号表示和传达信息传播者自己的感受、情绪、见解和客观事物的形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等信息。
3.自律功能。人类运用符号指代事物、表达意义、传播信息,同时,符号对人亦有规范、控制、约束的作用:当一些人以“口说无凭,立字为据”来要求别人信守诺言时,这“白纸黑字”对要求者自身亦有约束作用。
4.显示功能。符号的使用和传播,一般而言能反映或显示一个人政治地位的高低、经济条件的好坏、工作关系中的主从秩序和其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还可反映时代的背景和文化的变迁等等。如我国封建时代,同样表达“我”的意思,皇帝对人说话时用“寡人”或“联”;大臣对皇帝说话时用“臣下“;对尊长时称“卑职”,对属下和百姓则称“本官”;而普通百姓见官时则多称自己为“草民某某”或“贱民某某”;佣人和奴婢则财主子自称“奴才”等等,不一而足。
5.认识功能。这是指符号接受者通过对符号的解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间接认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精力、时间部非常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个人的大部分知识还是要依靠符号来学习和传递。符号的认识功能在于通过它来巩固和贮存人类的认识成果,变个人的知识为集体的知识、民族的知识、人类的知识,并一代一代地往下传,不断积累、扬弃和发展。
6.交流功能。符号的交流功能在于通过符号的使用来确立、维持和中断传播,或用于检验传播是否通畅,或用于吸引交谈者的注意力。符号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您好”、“再见”、“我喜欢您”这类的应酬客套话,虽然没有多少信息,但却是人际交往中的永久话题,具有很强的交流功能和实际效益。”当然,符号的这些功能,不是以一种平均的等量齐观的状态分布在传播的过程和类型中的,而是以不同的比例和主从关系分散在不向的讯息和传播活动之中。有时是这一种功能占主导地位,有时是另一种功能占主导地位。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功能部是正向的、积极的,也有反向的、消极的功能等等。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简述符号的特性有哪些?

参考答案:1.任意性。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每个符号都有“用什么来代表”和“代表的是什么”两个方面,这就叫做符号的形式和内容(意义...

问答题

简述记号、信号、符号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记号(sign),指的是任何能传达信息的东西,包括具象的物体、颜色、声音、气味与运动等。一般而言,他们与表示物之间的关系...

问答题

在我国哪些群体可以成为“族群”?

参考答案:

1.56个民族可以称为族群
2.各民族的分支。如汉族的分支客家人、纳西族的摩梭人等。

问答题

关于族群的定义,需要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1.人们的体征常常被当做是区分族籍的标志,但族籍诉求的并不是人们在生物学事实上的世系,而是文化上认定的社会世系。2.文化...

问答题

简述我国备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我国民族政策。

参考答案:1.滇西北山区的独龙族、怒族、保僳族、景颇族、佤族、布朗族,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海南岛五指山地区的部分...

问答题

简述种族主义思想的弊端。

参考答案:种族主义思想的危害性极大,它为少数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垄断,提供了理论依据。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间,希特勒和德国法西...

名词解释

西半球和殖民地人种

参考答案:

他们的体征像亚洲的蒙古人种,门齿、头发和亚洲人一样。在墨西哥、中南美的纯印第安人中,只有O型血。

名词解释

印度次大陆人种

参考答案:

包括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等国居民,身体待征是深眼窝、棕色头发。

名词解释

东亚人种

参考答案:北方蒙古人种包括中国人在内,有20多亿,黑色直发,黄色皮肤,鼻子较平。南方蒙古人种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

名词解释

澳洲和大洋洲人种

参考答案:澳洲土人身高约1.7米,发直或呈波浪型。巴布亚人皮肤呈棕色,平均身高约1.5米。大洋洲人主要指太平洋几个群岛(如美拉尼西...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