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一条均匀的河段,平均河宽为200m,平均水深为4m,流量为360m3/s,横向弥散系数为2m2/s,平均坡底为0.0005,一拟建项目可能以岸边和河中心两种方案排放,试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完全混合距离?

参考答案:

问答题

某企业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0.2m3/s,BOD5=75mg/L;河流流量Q=9.8m3/s,流速Ux=0.1m/s, BOD5背景值为1mg/L。BOD5的降解系数为0.2d-1。求排污口下游2000m处的BOD5浓度。(忽略纵向弥散作用)

参考答案:

问答题

有一条铁路与风向垂直,列车平均速度为72公里/小时,每小时有36辆列车经过,每辆列车向大气排放SO2的浓度为8g/s,已知列车烟囱高均为5米,风速u=2m/s,烟气抬升高度为25米。试求该厂建成后在铁路下风向离铁路800米处的地面上SO2的贡献浓度是多少?(σy=0.11X0.9;σz=0.12X0.85

参考答案:

问答题

某地计划建一化工厂,有一个烟囱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烟囱高45米,每小时燃煤1.8吨,已知烟气抬升高度55米,煤含硫量为1%,风速u=2m/s。问:该厂建成后在其正下风向1000米处距离地面100米的高空SO2的贡献浓度是多少?(σy=0.15X0.8;σz=0.1X0.9;S的原子量为32,O的原子量为16)

参考答案:

问答题

某工厂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为0.3m3/s,苯酚浓度为30ug/L,河流流量为8m3/s,流速为1m/s,苯酚的背景浓度为1ug/L,苯酚的衰减系数在该河流中满足方程:X=100米时,C=25ug/L;X=300米时,C=20ug/L。试求排放点下游1.6公里处的污染物浓度?

参考答案:

问答题

假设3个不同的噪声源同时作用于A点,声压值分别为P1=8.6×10-4N/m2,P2=9.2×10-4N/m2,P3=58P0,请计算总声压级LPT的值?若B点离A点相距5米,该噪声源由于随传播距离而引起衰减,那么B点的噪声值LB是多少?

参考答案:

问答题

某公司拟开发的天然气田面积约1500km2,设计井位215个,集气站7个,防冻液甲醇回收处理厂1座,天然气集气管线总长约1700km。该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属干旱气候区。主要植被类型为灌丛和沙生草地。在拟开发区块内的东北部有一面积为14.5km2天然湖泊,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52.6km2(含岸线以上部分陆地),没有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拟开发区块内的东南部有一面积约1km2的古墓葬群,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专家判定暂不宜发掘。指出天然气集气管线建设期的生态环境影响。

参考答案:管道施工作业带清理、伴行道路建设、管道开挖,以及工艺站场土地平整等活动中,机械挖掘作业,人员活动、车辆辗压等将对沿线本来...

问答题

某公司拟开发的天然气田面积约1500km2,设计井位215个,集气站7个,防冻液甲醇回收处理厂1座,天然气集气管线总长约1700km。该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属干旱气候区。主要植被类型为灌丛和沙生草地。在拟开发区块内的东北部有一面积为14.5km2天然湖泊,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52.6km2(含岸线以上部分陆地),没有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拟开发区块内的东南部有一面积约1km2的古墓葬群,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专家判定暂不宜发掘。

指出项目涉及的环境敏感目标,给出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应获取的资料。

参考答案:1)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湖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群,灌丛和沙生草地。2)调查自然保护区应...

问答题

拟建生产规模8×106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露天开采境内有大量灌水,周边有耕地。露天采场北800米处有一村庄,生活用水取浅层地下水。采矿前需清理地表,剥离大量岩土。生产工艺:采矿——选矿——精矿外运。露天采场平均地下涌水12500m3/d,用泵疏干送选矿厂。矿厂年排尾矿3.06×104m3,尾矿属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尾矿库选在距露天采场南1000米沟谷内,东西走向,汇水面积15平方公里,沟底有少量耕地,两侧生长灌木,有一自北向南河流从沟口外1000米沟,河流沿岸为耕地。尾矿坝设在沟口,初期坝高55米的堆石坝,后期利用尾矿分台阶逐级筑坝,最终坝高140米,下设渗水收集池,渗水、澄清水回用生产,不外排。设有符合防洪标准的库内、外排洪设施,为保安全,生产运营时坝前保持滩长>100米的尾矿干滩。露天采场运营期的主要水环境影响有哪些?

参考答案:1)运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不断抽排地下水,容易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周边井水水量或水质,进而影响居民生活;2)地下...

问答题

拟建生产规模8×106t/a的露天铁矿位于山区,露天开采境内有大量灌水,周边有耕地。露天采场北800米处有一村庄,生活用水取浅层地下水。采矿前需清理地表,剥离大量岩土。生产工艺:采矿——选矿——精矿外运。露天采场平均地下涌水12500m3/d,用泵疏干送选矿厂。矿厂年排尾矿3.06×104m3,尾矿属第Ⅰ类一般工业固废,尾矿库选在距露天采场南1000米沟谷内,东西走向,汇水面积15平方公里,沟底有少量耕地,两侧生长灌木,有一自北向南河流从沟口外1000米沟,河流沿岸为耕地。尾矿坝设在沟口,初期坝高55米的堆石坝,后期利用尾矿分台阶逐级筑坝,最终坝高140米,下设渗水收集池,渗水、澄清水回用生产,不外排。设有符合防洪标准的库内、外排洪设施,为保安全,生产运营时坝前保持滩长>100米的尾矿干滩。应从哪些方面分析地表清理、岩土剥离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1)对地表植被的破坏,造成一定的植被生物量损失及其生态效益的损失;2)破坏农田,造成农田面积的减少和粮食产量的损失;3)...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