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粱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
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
2、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参考答案:

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的保证项目还应检查:(1)安全技术交底(2)安全检查(3)安全教育(4)应急救援。
施工现场安全设置需整改的正确做法:(1)电梯井口应设置固定的常闭防护栅门(2)电梯井内每隔两层且不大于10M应设置一道安全平网(3)外架立面剪刀撑沿长度和高度应连续设置。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粱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
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
2、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根据案例,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不妥之处1: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正确做法:砌块生产至少28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不妥之处2: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粱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
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
2、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根据案例, 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当设计无规定时,通常情况下模板拆除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不妥之处1: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正确做法:试验员从同条件养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不妥之处2:试验强度达到设...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及桩身混凝土灌筑,混凝土浇筑至桩顶设计标高。
事件二:会议室顶板底模支撑拆除前,试验员从标准养护室取一组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项目部据此开始拆模。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粱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事件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项目部进行专项安全检查时发现:
1、安全管理检查评分表内的保证项目仅对“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两项进行了检查;
2、外架立面剪刀撑间距12m,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3、电梯井口处设置活动的防护栅门,电梯井内每隔四层设置一道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检查组下达了整改通知单。

分别指出事件一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不妥之处1:项目部完成灌注桩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后,随即放置钢筋笼正确做法1:放置钢筋笼、下导管后,进行第二次循环清孔,再...

问答题

某工程整体地下室2层、主楼地上24层、裙房地上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整体剪力墙混凝土刚性防水,外侧设计两道SBS卷材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后即进行场地高程测量,已知后视点高程是50.128m,测量时后视读数为1.116m,前视点读数为1.235m。接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立即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整修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
事件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开现场会议,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并会同监理人员重新验槽且形成记录。

根据案例,事件二中,指出基坑验槽做法的不妥之处?并分别说明理由。并说明基坑验槽的重点观察的部位有哪些?

参考答案:(1)不妥之一: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基坑验槽;理由:应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不妥之二:参加验槽的单位仅有...

问答题

某工程整体地下室2层、主楼地上24层、裙房地上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整体剪力墙混凝土刚性防水,外侧设计两道SBS卷材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后即进行场地高程测量,已知后视点高程是50.128m,测量时后视读数为1.116m,前视点读数为1.235m。接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立即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整修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
事件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开现场会议,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并会同监理人员重新验槽且形成记录。

根据案例,事件二中,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程序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程序不妥。理由:基坑验槽过程中发现与原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不符或其他的异常情况,应会同勘察、设计...

问答题

某工程整体地下室2层、主楼地上24层、裙房地上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整体剪力墙混凝土刚性防水,外侧设计两道SBS卷材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后即进行场地高程测量,已知后视点高程是50.128m,测量时后视读数为1.116m,前视点读数为1.235m。接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立即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整修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
事件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开现场会议,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并会同监理人员重新验槽且形成记录。

根据案例,事件一中,基坑开挖时应经常检查的内容有哪些(至少列出三项)?

参考答案:基坑开挖时,应经常检查的项目有: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

问答题

某工程整体地下室2层、主楼地上24层、裙房地上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填充墙为小型空心砌块砌筑。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室外墙为整体剪力墙混凝土刚性防水,外侧设计两道SBS卷材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后即进行场地高程测量,已知后视点高程是50.128m,测量时后视读数为1.116m,前视点读数为1.235m。接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平整场地,结束后,施工单位立即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即进行土方开挖工作,整修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
事件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时,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召集所有技术人员开现场会议,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并会同监理人员重新验槽且形成记录。

根据案例,列式计算事件一中前视点高程。

参考答案:前视点高程:50.128+1.116-1.235=50.009m。

多项选择题

A.干挂法
B.干粘法
C.湿贴法
D.湿挂法
E.机械粘贴法

多项选择题

A.下部支承垫块应与中心线对称布置
B.每个预制构件应按照施工方案设置稳定可靠的临时支撑
C.对单个构件高度超过10m的预制柱、墙等,需设缆风绳
D.构件安装就位后,可通过临时支撑对构件的位置和垂直度进行微调
E.对预制柱、墙板的上部斜支撑,其支撑点距离板底不宜小于柱、板高的1/2

多项选择题

A.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5℃
B. 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C.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E.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0℃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