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膳食调查方法中比较准确的是称重法,一般是用三天食物称重法。
(2)称重法操作过程如下:
①入户。携带称量器具、记录纸、笔等到调查户家中,说明来意,争取户主的同意和协作。
②记录各种食物的重量。按照早、中、晚的时间顺序,准确称量记录调查户每餐各种食物的烹调前毛重和废弃部分的重量。
③记录调味品的名称和使用量。
④称取摄入食品的重量。准确称取每份食品熟重,待调查户吃完后,及时称取吃剩饭菜的重量。
⑤核对各种数据。与调查户核对每餐吃饭人数、食品名称和种类,以及各种食品量,然后请调查户签字。
⑥计算生熟重量比值和每日实际消耗食物量。
⑦统计每餐就餐人数。
⑧计算每人每日平均摄入的生食物重量。
⑨注意三餐之外所摄入的水果、点心和其他零食的称重记录。
(3)该女性一天摄入的能量和三大营养素的量为:能量7602.94kJ,蛋白质67.39g,脂肪28.56g,碳水化合物332.51g。具体计算如下:
①按类别将食物归类排序,列出每种食物的数量:
A.谷类:面粉450g;
B.禽肉类:瘦猪肉45g;
C.奶类:牛奶25g;
D.蛋类:鸡蛋60g;
E.纯热能食物:植物油11g。
②食物中所含三大营养素的计算:
从食物成分表中查出每100g食物所含营养素的量,算出每种食物所含营养素的量,公式为: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可食部分比例×100g食物中营养素含量÷100
③把各类食物提供的三大营养素相加,得到该女性摄入的营养素和能量为:
能量(KJ)=6475.5+281.7+72.25+360+413.49=7602.94kJ;
蛋白质(g)=50.4+8.82+0.85+7.32=67.39g;
脂肪(g)=6.75+3.56+0.98+6.3+10.97=28.56g;
碳水化合物(g)=331.2+1.28+0.03=332.51g。
(4)膳食结构分析:
从膳食结构来看,根据膳食指南,食物种类按常用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素特点将食物分为五大类。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计算150g大白菜、菠菜、桃、炒花生、牛肉中维生素E的含量。

参考答案:(1)正确辨别食物,并在食物成分表上查找食物编码大白菜:04-5-101;菠菜:04-5-301;桃:06-2-101:...

问答题

已知一份炒菜的原料及用量记录表如表1-17所示。

请计算该菜的营养素含量。注:各种食物成分如表1-18所示。

参考答案:(1)瘦猪肉:用料100g与食品成分表表示的含量一致,所以数值相同,无须计算。(2)青椒:用料45g蛋白质(g)=45÷...

问答题

计算150g的猪肉(肥瘦)、鸡蛋;150g的荷兰豆、葡萄、柑橘中维生素A的含量。

参考答案:(1)正确辨别食物,并在食物成分表上杏找食物编码猪肉(肥瘦):08-1-101;鸡蛋:11-1-101;荷兰豆:04-2...

问答题

食堂在制作白菜炒肉丝,大米饭。实际该份菜肴用白菜15kg、猪肉2kg、色拉油1kg,炒熟后总重量为22kg。现有一份200g米饭(生熟比0.5),一份白菜炒肉丝(熟重400g),请计算和分析该份餐各种食品的生食进食量。

参考答案:(1)已知食物的生熟重量比值=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现有200g大米饭,生熟比为0.5,则生米生食进食量=大米饭×生熟...

问答题

对一职工食堂用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下面是一次中餐的称重调查结果,进餐人数60人(皆为标准人),请计算该餐各种食物成分的人均进餐量。

参考答案:(1)计算生熟重量比值大米的生熟重量比值=大米的生重÷大米的熟重=10÷20=0.5;(2)计算实际消耗的食物量实际消耗...

问答题

计算150g米饭、面条、土豆、一个150g玉米(鲜)或150g鲫鱼中蛋白质的含量。

参考答案:

问答题

某高校一名学生早餐摄入的食物如下:面粉25g,青菜40g,鸡蛋50g,牛奶100g。请根据表1-14进行膳食计算并完成表1-15。

参考答案:

已知一份炒菜的原料及用量记录表如表1-17所示。

 

问答题

已知面条生重50g,煮好的重量是140g,计算面条的生熟重量比值。

参考答案:已知食物的生熟重量比值=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则面条的生熟重量比值=生面条重量÷熟面条重=50÷140=0.36

问答题

购买一条带鱼500g,把带鱼的不可食部如内脏等去掉,称量废弃部分W2为125g,计算500g带鱼可食部质量、可食部百分率和废弃率。

参考答案:

问答题

简述称重记录表的设计原则和工作程序。

参考答案: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