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是现代文明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的复合过程,是不同国家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
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其典型特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理性化、市场化、福利化、大众传播和普及义务教育等。
后现代化理论认为,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经从现代化阶段进入后现代化阶段,后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从实践层面看,目前全世界有些国家刚开始现代化,有些国家正加速进行现代化,有些国家接近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的转折,有些国家如英美已进入后现代化,北欧国家基本是后现代社会。
理论与实践表明,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现代化模式和现代化理论,现代化路径可以借鉴但不能等同或复制。回顾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的种种艰难探索,深感中国乡村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乡村建设的艰巨性。我们必须深入认识中国,不断思考国家与民族现代化的走向。那种现代化路线就是“道路通向城市”,“农民变市民”,现代化目标就是“把90%的农民市民化”,“剥夺农村甚至是消灭农村进而建设城市”的现代化方案并不适用于中国。我们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并存的时代,处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时代,处在全球化及农产品武器化时代。农村和农业是城市和城市人的命根子,农村文明和农业文明无疑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应该科学设定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路线,需要在这样宏大的战略目标之下思考中国乡村的建设方向,重新认识中国乡村文明的价值和创新乡村生活方式对于当下中国的意义,而不是在单向度的“所谓现代化”过程中消灭乡村文明和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中国不可能有13亿人全盘城市化,甚至是6亿人真正城市化都是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已有的西方现代化意识形态,用于指导今天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乡村建设,只能是误导。我们需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指导实践的前进路线与现代化理论。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联系农村实际谈一谈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必然性、道路选择和实现的途径。

参考答案:必然性:1、工商服务业较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2、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促进了农村城镇化;3、城市的现代文明吸引...

问答题

简述三农问题的表现。

参考答案: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问题日趋严重。农村改革最初迅速缩小了城乡差距,但之后,城乡差距一路拉大,目前成为世界上城...

多项选择题

A.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
B.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C.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四有”新人,打造农村现代化生活主体
D.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E.加快农村法治建设

多项选择题

A.群众性
B.自治性
C.基层性
D.地域性
E.广泛性

问答题

谈谈你对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

参考答案:近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与问题。具体表现在:农村职业学校招生难、学生流失率较高,学生...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