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大致可分四段来看。
第一段写李、杨会合经过及对杨的宠幸;第二段写变乱爆发,贵妃殒命,玄宗伤痛不已;第三段写李重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第四段写杨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全诗对李、杨情事的描述,虽依据不定的史实与传说,但已融进了作者的艺术想象和思想感情,因而这首叙事长诗具有浪漫的传奇色彩和浓郁的抒情气氛。
诗歌叙述的是一出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对李早先的耽乐误国,作者不无讽刺。对李、杨后来的生死相隔,作者怀有怜悯。对李、杨不顾人天阻隔、依然苦苦相思的那份深情,作者则深表同情。尽管此诗内容也有所“讽刺”,但基调显然还是同情和激赏。
本诗情节曲折生动。这既归因于李、杨情事本身的离奇,也源自诗人的精心构撰。按理,至贵妃身死,悲剧已经完成,而作者却匠心独运,大肆铺写玄宗在幸蜀途中、还京路上以及回长安后对杨的苦苦思念,流丽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感活动,推动情节继续深入发展,这不仅生发出了整个第四段的一系列情节,使波澜再起,生面别开,而且还在皇帝身上写出了如常人一般的真切感情,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长恨”的主题。
作者用力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对唐玄宗,主要突出了他早先的耽乐误国和晚来对杨的苦苦相思;对杨贵妃,则着重描绘了她的美丽风姿和身登仙界后依然对玄宗忠贞不渝。作者将笔触深入到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如第三段“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几句写玄宗从傍晚到入夜、到夜深、到黎明、到清晨的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动;再如第四段“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诸句写贵妃的震惊、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诸般感触,诗人都尽力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故写得颇合情理。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请举例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寓生动于平常质朴的风格。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取景、造句都很质朴。特别是中间描写田园风光的十句,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随视线转移所取的种种景色,都是农村最常见...

问答题

请结合具体的课文,以及各自的生活背景、思想内涵、文学风格分析李白和杜甫为什么分别叫作诗仙和诗圣。

参考答案:(1)王维:一生笃信佛教,受禅学思想影响很深。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他不仅能把佛教义理化为诗的语言来表现,而且能以其对佛教的...

问答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自述如何印证他这种说法?

参考答案:

用事实为论据,通过对比论证

问答题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自述他三年之后杀牛的特点。

参考答案:

官知止而神欲行

问答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段文字跟整篇文章中心观点的联系?

参考答案:

点明中心

问答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对比的论证方法

问答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段文字讲述了庖丁成功的杀牛之道是什么?

参考答案:

掌握杀牛规律比杀牛技巧更重要

问答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细节描写;排比、对偶

问答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出入为主,先声夺人

问答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 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达到什么程度?

参考答案:

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