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活动:1、组织起中青年结合、包括专家、助手在内的编辑机构,使编校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2、取本参校。广泛搜集各种不同的版本作为校书依据,剔除重复篇章,已确定全书的基本内容,有疑问的文章作为附录保留在卷末。采用“本校法”与“对校法”仔细地校对全文,校出脱简,审定语句,厘正文字,编成高质量的定本。3、编次定名。确定合适的书名根据逻辑顺序或者时间顺序确定各篇次第4、撰写叙录。每校完一书,就撰写叙录一篇,对作者生平、全书思想、学术价值和校雠经过作扼要介绍;
内容包括:1、定本篇目;2、校定过程(书稿来源、总篇数及校定篇数、文字脱误情况);3、作者事迹及背景材料;4、对篇章、全书的价值评定和真伪评定。5、杀青定稿,缮写上素。6、分类编目。
将典籍进行分类编目,对各类学术源流加以考证,并给每本书作简明的提要;
1、刘向将所校诸书的“叙录”从原书抽出,编为《别录》;
《别录》是我国第一部提要目录专著。
2、刘向死后,刘歆继承父业继续校书。后刘歆摘取《别录》编成《七略》;《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图书分类体系。
3、创最早的分类方法——“六分法”。按六类编排图书目录。东汉班固作《汉书·艺文志》继承了六分的体例。
贡献1、使儒学著作首次得到系统整理2、奠定古代目录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3、开创古代书籍整理定著“新书”之例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简述司马迁《史记》的编辑方法。

参考答案:1、正式确立了史书的论赞形式2、首创编辑中的“互见之法”3、首创“寓论断于叙事之中&...

问答题

简述司马迁《史记》的编辑思想。

参考答案:1、具有明确的编辑意图: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表彰六经,尊崇孔子但不拘泥于儒学的教条3、明确提出...

问答题

简述司马迁《史记》的编辑体例。

参考答案: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2、全书一百三十篇,由...

问答题

简述汉代编辑出版事业的整体特征。

参考答案:1、出版历史与两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但也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演进特征2、从事出版活动的主体是政府,...

问答题

简述两汉的文化政策对图书出版事业的影响。

参考答案:1、经学出版物大量出现2、官方对编辑、整理、出版活动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和准绳3、发展经学教育事业,对出版事业影响甚大4、...

名词解释

开元石经

参考答案:为了使儒家经典规范化,唐代沿用东汉蔡邕刊石碑于太学的办法,将12种儒家经典刻到石碑上,树立在长安的国子监内。这次刻的石经...

名词解释

正始石经

参考答案:在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用先秦古文、秦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重刻了一次石经。这部石经称为“正始石经...

名词解释

熹平石经

参考答案: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一称“汉石经”。其字体为一种字体:隶书,故又称“一字石...

名词解释

槐市

参考答案:

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

名词解释

秘书监

参考答案:秘书监是我国古代专门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中央机构,始于东汉,南北朝升为秘书省。隋唐时期,秘书省为执掌国家图书事业的政府机构...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