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这里,刘勰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感物说。诗人受景物的影响有所感触,引起无穷的联想,在经深入的观察、体验之后,随物赋形,意随物转,而后形于言。在同一篇,作者分析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同样是强调“物”对“情”的生成意义和触发作用,景色变化影响人的心灵,于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铺写而成文。这里,存在着一种心与物、主体与客体的互感关系,不完全等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现实生活对文学的决定作用。总而言之,感物说认为,作家诗情文意的萌生,得之于外物的感发,是事、物触我,意有所动,有感而发,文辞随焉。另一方面,刘勰认为,“情”的抒发应是自然的流露。“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既如此,他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感情的真诚自然远胜于矫饰虚夸。
感物说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古人认为,人和大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是相通的,是互相感应的;因而,能够保持内心空明,以天合天,与物为一,“与万化冥合”,那是一种极致的人生了悟与审美体验。感物说,应物而感,情动于中,发而为声,传达那种人与自然的际会神合,而不失自然不损自然,也就是在靠近上述的了悟与体验。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参考答案: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在此一发现之前,作家都有相对长久地沉思于某一事物的心理经验,所谓“用志不...

问答题

灵感与直觉的各自特点,以及它们间的区别。

参考答案: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

问答题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参考答案: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结合,体...

问答题

艺术构思过程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参考答案: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起...

名词解释

艺术发现

参考答案:艺术发现是指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

问答题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说与创作动机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集体无意识”说是荣格理论的核心部分。集体无意识是无意识的深层结构,相对于无意识表层结构的个体无...

问答题

如何认识文艺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参考答案: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并艰苦地思索之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的...

名词解释

形象思维

参考答案:简单地说,就是借助形象来思维。它是指在艺术构思中,以想象为中心环节,综合运用联想、感情、理智、回忆等多种心理机制,以创造...

名词解释

艺术直觉

参考答案:在艺术构思中,直觉是指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炉火纯青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趋向...

问答题

请结合实例说说推敲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参考答案: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它表现为词句的精选...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