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随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认识,各国结合本国的实际,确立不同的世博会主题,世博会主题的确立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使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创意,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情境二: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提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参考答案: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

问答题

情境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参考答案: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

问答题

在学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问题后,老师组织同学们针对“公有制经济”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不少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些观点:
学生甲认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国有经济为主体。
学生乙认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国有经济的比重超过非公有制经济。
学生丙认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对立的,发展公有制经济就会制约和限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和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

问答题

阅读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针对上述文化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

参考答案:净化当前的文化环境,应该: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②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

问答题

阅读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漫画《打扫》反映了当前文化市场中什么文化现象?

参考答案:

文化市场存在低俗之风。

问答题

请你为学校的自主学习状况调查表设计三个问卷调查题,并依据你所了解的学校和个人实际,就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哲学思考。
自主学习状况调查表

参考答案:唯物论角度:作为学生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接受知识,勤奋学习,锐意进取。遵循学习规律,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合自己...

问答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有人认为,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减负一定能实现。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①我国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减负的实现。②中...

问答题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引发各界的关注和议论。其中“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一。以下是师生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让我们一上进心参与探究。“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积30余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今天的中国教育同样存在着许许多多让人痛心疾首的问题,例如机械的应试教育、繁重的课业负担等等。
请探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对经济、文化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经济方面: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扼杀了学生个性,影响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影响...

问答题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

问答题

材料一: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材料二:国务院2009年9月27日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其中,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比1959年增长65倍。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