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元朝灭金,迄于元仁宗,科举制度在中原汉地停废几达一个世纪。此前元朝用人制度,高级军政官员率多出自勋贵子弟,“皆世胄焉”;中下级官员,很大一部分都由吏员晋升,选拔吏员的实际标准,经常是“吏廉无才,不若亡廉而才”.从忽必烈时代开始,虽然历朝几次议行科举,但它总是被视为不急之务。1311年元仁宗继位。从十岁左右起,仁宗在大儒李孟的辅导下学习,被册立为太子以后,东宫的侍臣大多数是汉人。 仁宗一登基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皇庆二年,颁布行科举诏.每三年按右、左两榜分别取录“国族”和汉、南人士子。考试科目分经义疑、时务策论等.“经疑经义以观其学之底蕴”,“复策以经史时务以考其用世之才"。考试以程朱理学对儒学经典阐释为评判标准.元朝科举取士的规模相当有限,但是科举制度在废止数十年之后被仁宗恢复,处于压抑状态中的士人,更把它看作“文运将兴"的标志。-—据《元史》整理根据材料,简要评析元仁宗恢复科举制?

答案: 依据材料“三年按右、左两榜分别取录“国族”和汉、南人士子”可知恢复科举制的实质是使用中原统治思想巩固统治的措施。
题目列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元朝灭金,迄于元仁宗,科举制度在中原汉地停废几达一个世纪。此前元朝用人制度,高级军政官员率多出自勋贵子弟,“皆世胄焉”;中下级官员,很大一部分都由吏员晋升,选拔吏员的实际标准,经常是“吏廉无才,不若亡廉而才”.从忽必烈时代开始,虽然历朝几次议行科举,但它总是被视为不急之务。1311年元仁宗继位。从十岁左右起,仁宗在大儒李孟的辅导下学习,被册立为太子以后,东宫的侍臣大多数是汉人。 仁宗一登基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皇庆二年,颁布行科举诏.每三年按右、左两榜分别取录“国族”和汉、南人士子。考试科目分经义疑、时务策论等.“经疑经义以观其学之底蕴”,“复策以经史时务以考其用世之才"。考试以程朱理学对儒学经典阐释为评判标准.元朝科举取士的规模相当有限,但是科举制度在废止数十年之后被仁宗恢复,处于压抑状态中的士人,更把它看作“文运将兴"的标志。-—据《元史》整理根据材料,简要评析元仁宗恢复科举制?

答案: 依据材料“三年按右、左两榜分别取录“国族”和汉、南人士子”可知恢复科举制的实质是使用中原统治思想巩固统治的措施。
微信扫码免费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