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动态助词“了”的含义和用法。
2、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
教学重点:
1、语法:动态助词(了2)
2、词语:寂寞、心情、难过、别、感到、觉得、但是、因为、所以、礼堂、跳舞、舞会
教学方法:
1、结合语气助词,让学生理解语气助词和动态助词的不同,从而理解动态助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PPT,运用图片,让学生反复操练。
教学环节和步骤:
1、组织教学:点名,和学生聊天,创设课堂良好氛围。
2、复习旧课。复习语气助词(了1)的用法。出示PPT,学生做练习。组句:1、我昨天了骑去自行车书店2、今年来九月中国汉语我学了(略)
3、学习新课
(1)学习重点词语:教师领读,学生齐读,点读,正音正字,理解含义。领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运用词语。
(2)讲解语法:
**动态助词“了”从意义和位置上和语气助词“了”做比较,明确动态助词“了”的意义和用法。(PPT)
**六种用法(PPT)
1、S+V+了+A(数量词或者其他词)+O
例:我买了一本\他的书。
我买一本书了。(×)
2、S+V+了2+O+了1
例:我买了书了。(我不买了。你别给我买了)
3、S+V+了2+O+就+V+了1
例:我买了书就回家了。
4、她去上海旅游了。(√)(连动句V1…V2…了1)
她去了上海旅游。(×)
练习:买我书店书去了昨天
昨天我去书店买书了。
5、否定式:没(有)+V.
例:我喝了一杯咖啡。我没喝咖啡。
6、正反疑问句:V+没+V?
v+了没有?
例:她来没来?她来了没有?
**结合语言点进行操练,做替换练习,以“了…就”为主,强调不同时间,语气助词的用法。
例如:看书——睡觉下课——去银行回家——洗澡…
(3)学课文领读、齐读、点读、轮读,正音正字,体会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4)练习
*复述课文,成段表达
哭…想家…因为…寂寞…不好…所以…
别…不…吗?
也常…但是不感到…
有…还有…在家时…常常…所以…时…总想…
今天…有…一起去…就好了…
吃了…就…
4、小结
5、布置作业:抄写生词、课后练习、熟读课文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名词解释

标准化测试

参考答案:标准化测试是以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为依据,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对考试的全过成(设计、命题、施测、评分、分析等)实行标准化处...

名词解释

任务教学法

参考答案:任务教学法是交际法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发展,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

单项选择题

A、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分
B、按命题方法分
C、按用途分
D、按命题的制作要求分

单项选择题

A、水平测试
B、潜能测试
C、成绩测试
D、诊断测试

单项选择题

A、科学性原则
B、知识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针对性原则

问答题

教案设计题,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教学对象:初级班;课时:100分钟)要求如下:
1.教案的步骤要清晰有序。
2.(1)请至少找出两个应教授的语法点,并对其中一个语法点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讲清这个语法点的形式和意义:举出两个同类的例子;设计出一种相应的语法练习题)。(2)请挑出十个左右应教授的重点词语,并对其中的一组近义词进行分析和处理(要求:解释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举例说明其用法)。
我来中国两个多月了
(记者采访留学生罗兰……)
记者:你来中国多长时间了?
罗兰:两个多月了。
记者:对这儿的生活习惯了吧?
罗兰:差不多已经习惯了,不过我每天早上都不能吃早饭。
记者:为什么?
罗兰:上课的时间太早。我们在国内九点钟才上课呢,这儿八点钟就上课了。
记者:下午一般做什么?
罗兰:有时候老师给我辅导一个小时,有时候我自己学习。
记者:晚上呢?
罗兰:晚饭后我常散一会儿步,有时跟朋友聊一会儿天,然后就开始复习功课。
记者:晚上要学习多长时间?
罗兰:不一定,有时候两个多小时,有时候三四个小时。
记者: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罗兰:很多运动我都喜欢,像网球、排球、游泳、跑步什么的。
记者:感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罗兰:不客气。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时量补语的用法。2、要求学生掌握“就”和“才”的...

单项选择题

A、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B、以技能训练为中心
C、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D、以语法教学为基础

单项选择题

A、思想准备
B、理论准备
C、资料准备
D、物质准备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