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地震倾覆力矩形成楼层转角,而不是侧移,如图2-3-13所示,因此,使底部抗震墙产生附加弯矩并使底部框架柱产生轴力。
对于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地震倾覆力矩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各符号含义见图2-3-12。
地震倾覆力矩可以按照"转动刚度"分配,也可以按照"侧向刚度"分配,但前者计算起来有些复杂。原《抗规》只是规定按照"侧向刚度"分配倾覆力矩,比较含糊,不过,在苑振芳主编的《砌体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第307页,给出了按侧移刚度比例分配的框架、混凝土墙以及砌体墙应承担的倾覆力矩计算公式,为:
可见,在计算底层一榀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Mf时,实际上采用的是"有效侧向刚度"。徐建主编的《建筑结构设计常见及疑难问题解析》中亦有类似公式。
今2010版《抗规》明确为按"有效侧向刚度"的比例分配倾覆力矩,笔者理解,仍应采用上述公式,没有变化。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抗规》的7.2.4条,规定了底层(底部二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还包括第二层)地震剪力设计值增大系数,"根据侧向刚度比在1.2~1.5范围内选用"这句如何理解?另外,既然规定剪力设计值全部由该方向抗震墙承担,为什么在7.2.5条还规定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确定方法?

参考答案:依据龚思礼《建筑抗震设计手册》,建议取增大系数,即,对于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γ=K2/K1,K1、K2分别...

问答题

《砌体规范》10.5.6条原文如下:由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框支墙梁内力应按本规范第7.3节的有关规定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第5.1.3条的有关规定计算。但托粱弯矩系数αM、剪力系数βv应予增大;增大系数当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取为1.10,当抗震等级为二级时,取为1.05,当抗震等级为三级时,取为1.0。该条的条文说明指出:"重力荷载代表值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中第5.1.3条的有关规定计算,即取全部重力荷载不另行折减"。这个"不另行折减"如何理解?是不是说取重力荷载代表值=1.0恒+1.0活,而不是1.0恒+0.5活?《抗规》5.1.3条中倒是有1.0恒+1.0活的情况,但是只适用于"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

参考答案:笔者理解,"不另行折减"并没有其他的含义,直接按照《抗规》的规定确定重力荷载代表值即可。

问答题

《砌体规范》表10.1.5中,第2项"两端均设构造柱的剪力墙"取γRE=0.9,第3项"组合砖墙"取γRE=0.85,这两种墙应如何区分?

参考答案:由于抗震时的承载力要除以γRE,因此,由表中γRE的取值可知,组合砖墙的承载力要高于两端均设构造柱的剪力墙。 笔者认为...

问答题

《砌体规范》表10.2.3中用到σ0,为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砌体截面平均压应力,请问,这里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要不要考虑分项系数1.2?

参考答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此处不需要考虑分项系数,支持本观点的文献如下:(1)郭继武《建筑抗震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问答题

如何理解《砌体规范》的7.4.3条?尤其是,图7.4.3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挑梁会以倾覆点作为支点转动(倾覆),因此,重力荷载必然也是对该点取矩,得到抗倾覆力矩,只有抗倾覆力矩大于倾覆力矩,才是安...

问答题

确定墙梁的计算高度时H0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分为"三步走",如下:(1)确定l0。取1.1lN和lc的较小者。(2)确定hx。当hx>l0时,取hx=l0。(3)确...

问答题

对于自承重墙,验算高厚比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对于自承重墙,例如隔断墙,按照《砌体规范》的6.1.3条确定μ1。其注1"上端为自由端墙的允许高厚比,除按上述规定...

问答题

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如何验算?

参考答案:分为整片墙的验算和构造柱间墙的验算。(1)整片墙的高厚比验算当构造柱的截面宽度不小于墙厚时,可将墙的允许高厚比乘以&mu...

问答题

如何理解《砌体规范》6.1.1条"墙、柱高厚比的验算"?

参考答案:规范的6.1.1条给出高厚比的验算式为这里需要注意下面几点:(1)高厚比验算属于构造要求,计算β时不考虑y&b...

问答题

《砌体规范》5.4.2条中的受剪承载力与5.5.1条中的受剪承载力,本质上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单纯的受剪很难遇到,通常,是在受弯构件(如砖砌体过梁、挡土墙)中存在受剪,或者,无拉杆拱支座处受水平推力受剪。5.4.2...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