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背景材料:
某化学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鉴别”知识过程中,联系生活,使用了以下素材:
2007年2月16日.北京朝阳区太阳宫城管队在一出租民房内查获了大量用工业盐制作肉制品的黑窝点。以此为背景,为学生呈现出相应的知识:已知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NaNO2能与HI反应生成NO、I2、NaI和H2O,要求同学们根据上述反应,可以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2,可选用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KI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⑥白酒。

参考答案:

(l)
(2)②⑤
(3)①通过课堂上的化学实验,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对实验的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对物质性质、反应原理等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透过现象探寻本质的能力。
②以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中实物与实例作为化学教学背景素材。如厨房中的食盐、食醋,生活中的铁锈、干燥剂等化学物质,温度的控制对食物保存的影响;学习材料如铅笔芯、橡皮、涂改液等。
③以工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为化学教学背景素材,如围绕工业合成氨讨论平衡移动问题;由工业脱硫、汽车尾气处理、开发新能源节省化石燃料等,感受低碳生活理念、绿色化学理念;由阿司匹林的合成学习有机合成思路,感受有机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④以建筑方面实物与实例作为化学教学背景素材,修建铁栅栏时使用乙炔进行气焊。
⑤新闻媒体、网络报道的化学教学背景素材。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背景材料: 几位同学拟参照下述资料用实验方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硬脂酸溶于苯,难溶于水,用一定量的硬脂酸配制一定体积的硬脂酸的苯溶液。在圆形玻璃水槽中盛半水槽水,用长尖嘴胶头滴管把硬脂酸的苯溶液逐滴滴到水面上,液滴在水面扩散,苯挥发,硬脂酸分子以亲水基团朝下、憎水基团朝上排列在水面上。滴到水面的硬脂酸的苯溶液足够多时,在水槽的整个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膜。测定所形成的单分子膜的面积,利用硬脂酸分子截面积A的数据(2.2×10cm),就可以计算出单分子膜中硬脂酸的分子数。再依据形成单分子膜的硬脂酸质量和分子数,通过简单换算即可确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请帮助研究小组完成实验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物理意义是(),它的数值约是()。(2)硬脂酸分子的结构简式是(),分子中的亲水基团是(),憎水基团是()。(3)化学用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何组织学生学好化学用语?

参考答案:(1)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分子数。6.02×1023mol—1(2)CH3(CH2)16COOH,-CO...

问答题

背景材料:
已知某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所含金属的量都在5%以上。请设计合理实验探究该混合物金属粉末中铁、铜元素的存在。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容量瓶、滴管、药匙;1mol-1·L硫酸、2mol·L-1硝酸、2mol·L-1NaOH溶液、20%KSCN溶液。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过程:

问题:
提出假设:(1)假设1: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元素;假设2: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元素;假设3:该混合金属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Fe、Cu元素;
(2)基于假设3,设计出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方案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3)实验教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l)Cu;Fe(顺序可交换)(2)(3)实验教学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观察的重点;②调动多种感官进...

问答题

背景材料: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一位老师在设计“醛的性质”的教学时,为了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物品,他想到既然葡萄糖可以还原氢氧化铜,为什么不用葡萄汁来直接做实验呢?于是.他向葡萄汁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后,生成砖红色的沉淀。这位教师很兴奋,但是一位同事却提醒他:葡萄汁的成分很复杂,这个实验可以说明葡萄糖的还原性吗?

问题:
(1)什么叫作创设情境?为什么要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2)该实验可以说明葡萄糖的还原性吗?请猜想还有哪些影响因素?
(3)这一事件对你进行化学教学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特定的情境背景而建构起来,让学生在化学实验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事...

问答题

背景材料:
以下是某老师针对某版高一年级化学教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用两个西红柿,铜锌两极等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课堂引入】你曾亲身体验趣味实验的神奇吗?你有积极参与趣味实验的兴趣吗?那么请你来亲身体验吧。(备注:实验内容为学生用舌尖感受水果电池的电流)
很多同学跃跃欲试,马上有一位学生走到讲台,虽然有些紧张,但是还是很小心翼翼地将两极导线放在舌尖感受了一下导线连接后的感觉。
【老师提问】你有什么感觉吗,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有麻麻的感觉,好象有电,这里没有提供电的外在装置,应该是生物电。
【课堂投影】1780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在做青蛙解剖实验。
【学生实验】实验时2人合作,每位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并注意实验规则。
第一步;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
第二步: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
第三步:在导线中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步骤,善于提问、善于分析总结,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电流表为什么偏向铜?
(2)导线连起来后为什么铜极上有气泡?
(3)电极移动为什么电流表会有变化?……
【课堂投影】利用flash动画向学生展示原电池工作的微观机理。
【得出结论】原电池形成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课堂过渡】明白了原电池工作原理,但是原电池形成条件又是怎样呢?
【课堂投影】伽伐尼实验、伏打电池和铜锌原电池。
【学生实验】组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原电池形成条件:
组一: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通过更换电极,探究原电池对电极的要求;
组二: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通过更换溶液,探究原电池对溶液的要求;
组三:以铜锌原电池为基础,重点探究闭合回路对原电池形成的影响:
组四:在一块表面无锈的铁片上滴一大滴含酚酞的食盐水,放置一段时间。
【实验结论】四个小组经过认真的实验和分析,通过讨论交流,最终得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案例分析】学生根据情况,自由选择任一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案例一:自由女神的痛苦
案例二:格林太太的假牙
案例三:短命的游艇

问题:
(1)本节课对采用学生实验引入教学内容,体现了新课标的什么理念?
(2)结合该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3)作为教师,谈本节课的教学优点。

参考答案:(1)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

问答题

背景材料:
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H4+--NH3
B.C--CO2
C.SO2--S
D.Cl2--Cl-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出现错选。

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分析其正确的解题思路。
(2)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参考答案:(1)C。解题思路:A项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中碳元素从零价升高到正二价,被氧化了,需加入氧化剂。...

问答题

背景材料: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B.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

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为(),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失误。
(2)分析其正确的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1)D。本题多数同学易错选B项,原因是对量筒的精确度把握不够。也有同学会误选A项,主要是没考虑到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潮解...

问答题

背景材料:
在反应中,每摩尔CuSO4能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
A.1/5mol
B.2/5mol
C.3/5mol
D.11/5mol
上面是某教师设计的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

问题:
(1)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及原因。
(2)本题正确答案为(),分析其正确的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1)学生可能错选B。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15molCuSO4生成6molH3PO4,所以1molCuSO4生成2/5...

问答题

背景材料:
张老师在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以下题目:实验室里需用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不少同学选择A或B选项。

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出现解题失误的原因。
(2)本题正确答案为(),分析其正确的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1)由于要配置480mL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因此需要溶质的质量为:①若溶质为硫酸铜,则0.48×160×0....

问答题

背景材料: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单质沸点:X>Y>Z
C.离子半径:X2->Y+>Z-
D.原子序数:X>Y>Z
【考试结果】对叁加者试的全体者生的答案情况统计如下:

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的错误原因。
(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
 

参考答案:(1)D。(2)对元素周期表不熟悉,不能根据题意推出X、Y、Z是什么元素。(3)由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

问答题

一位化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不同价态铁元素之间的转化”探究活动。一位学生向FeSO4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然后向其中加入双氧水,看到溶液变红色,但很快褪去了。学生不解:难道双氧水不能氧化Fe2+吗?
(1)请你用大学学过的知识,猜想造成这个实验现象的原因。
(2)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假设。

参考答案:(1)SCN-为拟卤素离子,还原性介于溴离子与碘离子之间,可以被过量的双氧水氧化。(2)可以向褪色的溶液中滴加Fe3+溶...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