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请回答:

参考答案:

(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异军”的作用: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4)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古希腊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二“……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三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罗马法
材料四“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人权宣言》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
(2)假如你生活在雅典的民主制全盛时期,作为一名合法公民,你能享受到哪些权利?
(3)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雅典民主制进行评价。
(4)恩格斯曾评价道:“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及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人民主权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轮番而治的特点。(2)享有公民大会的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

问答题

罗马法是古罗马人留给世界的政治文明财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第5表:死者的财产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盎司罚金;如被打断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引自《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材料二的规定和材料一的原则有矛盾的地方吗?如果有,请具体指出。
(3)依据材料三,概括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罗马法的基本原则: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2)有。材料一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材料二中有些规定违背了这...

问答题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卢商)早孤,家窭(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是扰乱公众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参考答案:(1)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2)开始以财产取...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戈拉的一个著名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得越多,才知道(知道的)越少。”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出材料五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哲学思想?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参考答案:(1)材料一:人的价值、作用。材料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材料三:人与人的平等。材料四:对人的教育。(2)崇尚知识。...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款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使用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货币……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征收任何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除非实际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缓的紧迫危险时不得进行战争。--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
材料二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继承。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归纳材料一中联邦政府的权力。分析本条款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继承”这一论断的理解,并结合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联邦政府的权力:外交权、财政权、对外宣战权、制定各项经济政策的权力。历史影响:美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国家,有...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民众共同的想法是“已经从读过的许多书中知道许多事情,同样也从各种不同的人中了解了许多事情……我准备……去经历和亲眼看看那些事物,以便我可能因此使得自己得到一些满足,以便我可能为后代赢得一些名声。”--《麦哲伦航行记》的作者毕加费塔语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影响是双重的……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和波兰科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的“日心说”遥相呼应,动摇了基督教会的有关信条。如果马丁·路德等人还在大力提倡读圣经原著以反对教皇专制,那么地理大发现让《圣经》自身也颇有捉襟见肘之虞。
材料三它让各地出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新品种,改变了大陆的生态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尤其是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有些物种在欧亚大陆的传播,甚至为那里的人口增加提供了重要条件。印第安文明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农作物的培育。他们培育出来的玉米、西红柿、甘薯、南瓜、菜豆、马铃薯、辣椒、花生、向日葵等作物,后来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人们往往过分强调了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和交流.忽视甚至无视了旧大陆之间文明交流的加强。其实旧大陆之间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尤其是欧洲和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融合之中,西方现代文明茁壮成长为真正具有世界性的文明。--以上材料均摘自计翔翔《地理大发现探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人们产生这种认识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的具体含义指什么?“地理大发现让《圣经》自身也颇有捉襟见肘之虞”,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角度指出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文明之间的交流呈现出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1)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的推动,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追求新知,崇尚自然和科学精神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旋律。(2)&ld...

问答题

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充满神奇,却绝无比人更神奇者。
--沙罗克里斯(古希腊悲剧家)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知道得越多,才知道知道得越少。”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部分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作品

--据孟广林《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整理
材料三文艺复兴……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过于偏激,造成了人们道德水准下降和社会秩序混乱……因而社会也应该有自己的规范与秩序,个人也应该服从社会规范。
--《简谈西方文学史--理性与原欲》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涵,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思想家们为解决上述问题构建的“社会规范与秩序”。

参考答案:(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追求知识。(答“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亦可...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曾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在工人合作社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20世纪初,俄国工业实力已居世界第五位,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但人均国民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和法国的1/5。工人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工资相当于美国的1/3。--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1913年,在5%拥有500名以上工人的大企业中,集中了全国大约54%的工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比资产阶级政党出现得早,而在欧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比资产阶级政党出现晚得多。--摘编自江流《苏联演变历史的思考》
材料四十月革命期间的一次集会上,一个士兵说:“我们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送命,死得毫无意义。”列宁曾说:“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伟大的世界运动”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列宁为什么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
(3)俄国的这条“奇怪的道路”,在1917年11月到1920年底又是如何走下去的?有何作用?
(4)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针对俄国走的这条“奇怪的道路”,一些人对其否定的态度又甚嚣尘上,认为十月革命是少数职业革命家精心策划的政变。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驳斥这一错误观点。

参考答案:(1)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2)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应首先发生在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社会也像个体一样,应被看作是以这样方式(优胜劣汰)进化的有机体,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
--廖仁平《社会达尔文主义悖论性质分析》
材料二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的登记失业与职工下岗率

--陈佳贵《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001)》

(1)分析材料一中社会达尔文主义产生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关注“弱势群体”的相关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中我国失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背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工业革命完成,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达尔文的“生...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第一届国会于1789年7月4日通过了该国历史上第一部关税法案。但1789年关税法的平均税率没有超过8.5%。这使得英国工业制成品大举涌入美国市场,从而又对美国的新兴产业构成相当大的威胁。1816年美国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真正保护意义的法案--《1816年关税法》,对铁制品征收30%的关税,对棉织品和毛织品征收25010的关税,而且对需要加以保护的工业原料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特别关税。此后,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基调。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实际上税物品的平均税率达到53.2%。--摘自邓峰《论美国关税法的演变》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美国极力提倡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多边自由贸易体系,推动世界贸易向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对建立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一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是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为此,美国推动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通过多边自由贸易体系,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的关税率普遍由1947年的40%降到东京回合之后的5%~8%。--摘自《美国外贸政策的演变轨迹》
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国内产业,其手段是构筑高关税壁垒。而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不同,新贸易保护更侧重非关税壁垒,具体包括进口限制、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自动出口限制、技术和卫生标准等。为了实现本国的贸易利益最大化,美国一方面标榜贸易自由化和积极参与GATT和WTO的谈判,同时又不断地带头实施各种贸易保护。--摘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前生后世》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美国政府推行这些政策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你认为在日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始终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是什么?

参考答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可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过程是自由贸易政策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自由贸易政策。目的:17...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