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教学单元:植物的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教材资源:教材、螃蟹爪、仙人掌、刀片、酒精灯。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本课的学习:出示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嫁接大丽菊和嫁接的民族团结树图片,提问:图中植物的繁殖方式属于哪种?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有哪些?引导学生复习无性生殖的概念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嫁接的原理和方法:出示嫁接好的仙人掌和螃蟹爪,指出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提出思考问题:嫁接成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嫁接有哪些方法?基本的操作过程是什么?
播放录像:嫁接的基本操作过程、嫁接的方式--枝接和芽接。
看录像后,引导学生根据录像中的介绍,分析归纳嫁接成功的关键条件并总结如下:一是两种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嫁接的成活率越高;二是两种植物结合在一起,要形成新的细胞或组织,即两种植物的形成层要紧密贴合在一起;三是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把它们固定在一起,才能保证形成层细胞产生的愈伤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小结:嫁接主要包括枝接和芽接。接上去的芽或枝称为接穗,被接的植物体称为砧木。嫁接就是利用形成层的再生能力,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密合在一起,这样两个形成层分裂出来的细胞,把接穗和砧木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枝接,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必须要对准,这是嫁接成功的关键;芽接,在要接受接穗的砧木的树皮上,用刀切割一个“T”字形的切口,长和宽要和接穗的相近,长约3cm,宽约1cm,要深到木质部。嫁接的优势是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而且缩短生长期等。在栽培农作物和培育园林植物的优良品种时经常采用此项技术。嫁接实践活动:教师提供解剖刀、医用橡皮膏、仙人掌、蟹爪兰、橡皮筋等材料,指导学生尝试将蟹爪兰的芽接到仙人掌的茎上。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并要求在课后及时管理和记录生长状况。学习扦插的原理和方法及扦插实践活动: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说法表明柳树用什么方法繁殖?影响扦插成活率的环境因素有哪些?什么样的枝条容易扦插成活?处理枝条时,对切口方向是否有规定?平切口还是斜切口?扦插枝条时要去掉一部分叶片,保留一定数量的腋芽,为什么?提供不同植物的枝条,如黄杨、柳树、月季,对枝条进行初步处理,有的有叶、有芽;有的有叶、无芽;有的无叶、有芽等。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枝条进行观察,提出可能会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通过讨论总结如下:影响扦插枝条成活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土壤温度、空气湿度、基质的透气性、适量的阳光等。枝条自身的条件有: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是否容易生根;插穗的来源,是多年生,还是1~2年生;不同枝条的部位:选取在母株着生位置及营养状况:阳面、萌蘖,年龄小,成活率高。还有枝条剪口部位或形状,腋芽的饱满与否或有无等。利用教师提供的不同枝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处理枝条供扦插时使用。然后汇报本小组对枝条的处理情况,如切口方向,叶和芽的处理,枝条的长短等。学生活动后,共同小结处理的方法及原因。选择扦插枝条的要求是:枝条茎剪成15~20cm长的茎段(保留两节),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上。上一节去掉部分:下一节去掉全部并埋人土中。选材时腋芽饱满的最好。保留腋芽,可使生长素合成旺盛,有利于插条生长。小结后,教师提出要求:每小组重新整理将要扦插的枝条,然后将其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基质中,课后观察记录生长结果。本课总结: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实践,即嫁接和扦插等无性生殖方式的特点与应用。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阅读《开花和结果》的教材分析内容,确定本部分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单元、章节、小节三方面说明本节的内容。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章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接“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继续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本章中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也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对于以后的学习起重要作用。“开花和结果”是被子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花和果实又是植物体重要的繁殖器官,是本章的重点。

参考答案:(1)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概述花的主要结构;②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

问答题

阅读《开花和结果》的教材分析内容,确定本部分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单元、章节、小节三方面说明本节的内容。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章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接“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继续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在本章中识别花的结构是学生了解植物生殖的基础,也是识别植物种类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对于以后的学习起重要作用。“开花和结果”是被子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花和果实又是植物体重要的繁殖器官,是本章的重点。

参考答案:【参考设计】(1)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概述花的主要结构;②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花的...

问答题

材料:教师在进行“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环境条件?”“你的假设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假设?”“种子在外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都能萌发吗?”……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思维层层递进。问题:

(1)材料中教师运用了提问技能,提问的类型有哪些?
(2)根据这一实例,说出在生物教学提问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1)提问技能的类型:①记忆型提问;②理解型提问;③运用型提问;④分析型提问;⑤综合型提问;⑥评价型提问。(2)提问时要...

问答题

材料:蛋白质代谢的一道试题分析:下面为人体蛋白质有关代谢的问题,请回答:(1)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人每天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人体内的某些氨基酸不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和吸收后,必须先通过____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不含氮的部分才能转化成糖类和脂肪,含氮部分将在_________________(器官)中形成尿素而排出体外。问题:

(1)试题检测是有效评价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如何进行测验编制计划的制定?
(2)该题属于简答题,简答题的命题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1)测验编制计划的制定一般包括三大项目:明确目标、设计双向细目表和选定测验的题型。(2)简答题命题的原则为:①命题题意...

问答题

材料:教师在讲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时,先用课件展示可爱的小鸡,然后拿出一个鸡蛋展示给同学。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熟鸡蛋,用手掌和手指捏,看会不会轻易捏碎,由此让学生说出蛋壳的功能和特点。并提出如下问题:“这个握不破的卵壳上有孔吗?当用肉眼和放大镜都看不到时,能否利用杯中的温水加以验证?假如有气孔,卵壳表面会有怎样的现象发生呢?卵壳表面出现气泡,具体鸡卵内又怎么样的结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分小组进行观察、验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一个鸡蛋进行探究。问题:

(1)材料中教师使用的鸡蛋属于哪一种直观教具类型?并说出其他教具类型。
(2)简要说明这种教具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参考答案:(1)材料中的鸡蛋属于直观教具中实物类型。其他类型还有标本、模型、挂图、演示器、替代物和电视录像等。(2)实物类型教具指...

问答题

材料: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环节一:亲自体验学生口嚼馒头,谈感受。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馒头在口腔内有哪些因素参与消化?环节二:“我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参与口嚼馒头的体验过程,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师选择3个最有代表性的题目:(1)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影响吗?(2)牙齿的研磨对淀粉的消化有影响吗?(3)唾液对淀粉的消化有影响吗?环节三:整理“内存”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出现在已经学习到的、确定的信息。如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没有味的;淀粉遇到碘会变蓝,等等。环节四:确定题目,设计实验小组从3个问题中选定一个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教师以提问作为导和提示:(1)小组要解决什么问题?(2)小组决定用什么方法,依据是什么?(3)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能够说明什么问题?问题:

(1)上述材料中,该教师运用了哪一种类型的探究学习形式?
(2)简要说明探究学习的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1)该教师运用的是实验式探究。实验式探究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解释、报告全过程。这种探究学...

问答题

材料:练习使用显微镜一、导入师:“细胞”这个词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生物学词汇之一。你们在计算机课上刚刚学完“信息的检索”。如果你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里键入“细胞”两个字,随随便便就能搜索到四、五十万条信息。如果键入的是“cell”这个词。你会搜索到一千五百万条记录。早在1925年,生物学大师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可见,细胞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基础,也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肉眼可以看到一些大个子的细胞,比如西瓜的沙瓤、番茄的果肉细胞等。但是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借助显微镜。二、出示显微镜结构的挂图,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根据书中的插图认识显微镜各个主要结构的名称和用途。三、学生对照插图,说出显微镜各个主要结构的名称和用途。四、教师播放显微镜使用的演示录像,适当讲解。五、各小组结合书上的插图讨论使用显微镜的关键步骤。六、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或数字的透明片。提出新问题:“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正像还是倒像?”小老师(事先学会的同学)帮助指导和检查。七、教师检查观察结果,提出新问题:“不透明的材料能不能观察?”八、学生观察不透明纸上的字母或数字。九、教师组织各小组学生竞赛:学生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永久装片,分组检查和竞赛。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学习高倍镜的使用。问题:

(1)上述材料中主要运用的是合作学习的策略,说明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和主要任务。
(2)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1)在运用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中,教师扮演的不是知识提供者的角色,而是扮演学生知识建构的促成者或帮助者的角色。教师的主要任...

问答题

材料:教师在讲解完生态系统新课内容后,做了如下总结:讲述: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首先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提问:接下来又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同学们现在说一说生态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问题:

(1)该教师运用的结束技能属于哪一种类型?写出其他的结束类型。
(2)简要说明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参考答案:(1)该教师运用的结束技能类型为:巩固练习。其他结束技能类型还包括: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拓展延伸。(...

问答题

材料:开花和结果(教学片段)教师在上课前多媒体展示几种美丽的花朵--(向日葵、月季、桃花)以及桃花落后枝满桃的情形,并同时提出问题,向日葵的花漂亮么?月季、桃花这些花很美丽,只是为了赏心悦目么?对植物本身有什么意义呢?植物开花到结果必须经历哪些过程?自然界中也有一些花并不漂亮,并不能吸引昆虫,那么这些花怎样传粉和受精呢?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中开头时引用视频来导入新课,请说明导入的目的是什么?
(2)在教学中应用导入技能有哪些原则与要点?

参考答案:(1)课堂教学的导入,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

问答题

材料:“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先让学生“玩纸飞机”,通过亲身体验,发现有关影响飞行因素的问题,从而引入新课。接下来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家鸽”(每个小组提供1只家鸽,拴在桌子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最后各个小组汇报探究结果,进行全班交流。通过这些活动由师生共同总结得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问题:

(1)根据以上教学设计思路,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使用了哪些教学策略?
(2)在实施这些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1)教师通过理论教学策略,讲述与演示结合,逐步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2)注意应用时要有针对性:生物课堂教学必须依据生...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