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X 纠错

参考答案: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来的。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
(1)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三种:认知无关、认知协调、认知不协调。
(2)这个理论认为,各个认知元素之间的失调程度可用下列公式
表示:失调程度=(不一致的认知数×重要性)/(协调的认知数×重要性)
(3)人们会由于失调而体验到一种不愉快的驱力状态。个体一般采取自我辩护的过程以减少或消除这种不协调。具体方法是:改变认知。
(4)当人们面临多种可能选择时,会产生认知不协调的情况。要减少这种不协调,可以采取重新评价选择对象的方法。(如减少未中选对象的吸引力,增加中选对象的吸引力,于是可以得到一种心理平衡。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问答题

简述态度形成与发展的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个体而言,可以把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过程看成是个体社会变化的过程,即个体接受...

问答题

简述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心理条件。

参考答案: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下列几个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1)个体的需要。态度是在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

问答题

简述学习理论关于态度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心理学家伯恩.克劳雷和斯台茨等首先把学习理论应用在态度的研究中。他们认为态度是有条件反射塑造的。具体地说:(1)多次环境...

问答题

简述态度的功能.

参考答案:(1)顺应功能。社会态度能促使个体把活动指向有助于达到自己目的的事物上去,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关系。人能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

名词解释

全面宣传法

参考答案:一般来说,要改变个体的态度,既要进行积极方面的宣传,又要进行消极方面的宣传。把正反两方面的宣传结合起来,有助于改变人们的...

名词解释

团体规定论

参考答案:团体规定论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它认为群体所具有的公约、规章、准则等可以有效改变人们的态度。这样,我们可以利用群体的纪律...

名词解释

登门拜访

参考答案:登门拜访是一种态度转变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态度转变必须逐步提出要求,从一个小请求开始,然后向大请求过渡,从而达到彻底改变...

名词解释

参与活动法

参考答案:

参与活动要求人们通过活动来改变自己的态度。人们的态度往往在交往中体现出来,并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启发和教育,从而改变。

判断题

私下保留的态度比公开表达过的态度更容易改变。

参考答案:

判断题

听众的态度越极端,越容易接受不同的观点。

参考答案:
赞题库

赞题库-搜题找答案

(已有500万+用户使用)


  • 历年真题

  • 章节练习

  • 每日一练

  • 高频考题

  • 错题收藏

  • 在线模考

  • 提分密卷

  • 模拟试题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版权所有©考试资料网(ppkao.com)All Rights Reserved